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中国文字之起源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的标志之一,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不单在古文字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解放以前,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的甲骨文,但是,甲骨文是时代较晚的成熟而系统的文字,显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作者
李先登
出处
《天津师大学报》
1985年第4期75-79,共5页
关键词
古文字学
甲骨文
中国文字
刻划符号
仰韶文化
考古发现
中国古代文明
陶符
大坟口文化
起源问题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8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28
1
张燕.
唐代扬州漆器[J]
.艺苑(美术版),1988(1):56-61.
被引量:1
2
张飞龙.
中国漆文化起源问题研究[J]
.中国生漆,2005,24(1):1-6.
被引量:20
3
蒋树森.
汉代漆器浅述[J]
.黑龙江史志,2010(13):24-25.
被引量:3
4
张飞龙,张华.
中国古代生漆采割与治漆技术[J]
.中国生漆,2011,30(2):32-37.
被引量:2
5
王性炎.
中国古代的割漆技术[J]
.农业考古,1986(2):394-395.
被引量:2
6
夏渌.
释甲骨文春夏秋冬——商代必知四季说[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5,39(5):79-85.
被引量:9
7
高明.
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1(6):49-62.
被引量:38
8
胡厚宣.
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J]
.史学月刊,1984(5):17-24.
被引量:32
9
张敏.
从史前陶文谈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J]
.东南文化,1998(1):46-52.
被引量:6
10
周晓陆.
生命的颂歌──关于释读龙虬庄陶文的一封信[J]
.东南文化,1998(1):53-5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3
1
陈玭.
青海乐都柳湾墓地彩绘符号研究[J]
.南方文物,2012(4):84-94.
2
陈五云.
汉字的起源和形成[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3):69-73.
被引量:3
3
杨育彬,孙广清.
从考古发现谈中原文明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J]
.中原文物,2002(6):33-42.
被引量:3
4
李玲玲.
中原地区出土古文字的历史研究价值浅析[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21(1):60-63.
5
廖志林.
20世纪中国文字起源论说评述[J]
.北方论丛,2007(4):63-66.
被引量:1
6
郑莉.
史前陶文研究综述[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19-21.
被引量:1
7
张俊.
论陵阳河陶刻的性质[J]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4):28-30.
被引量:1
8
易花萍.
早期形态的“汉字法律”[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3):26-28.
9
向光忠.
文字起源考索[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6):75-84.
10
章宏伟.
从原始记事到文字起源——中国出版前史研究之一[J]
.新闻出版交流,2000(3):32-34.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王陈欣,余华,王嘉卿.
语言景观的时间维度——基于中国地方博物馆的田野调查[J]
.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2022(1):52-62.
2
柏世英.
论刻字艺术及其发展[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165-168.
被引量:7
3
王建华.
论中原文明在华夏文明中的核心地位[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9(2):35-37.
4
何德亮.
海岱地区与中原文明起源新探[J]
.中原文物,2007(6):22-27.
5
肖虹.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7-139.
被引量:3
6
王晖.
中国文字起源时代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3):5-23.
被引量:23
7
史东雨,史善刚.
论夏禹时代的占卜易卦[J]
.中州学刊,2016(7):113-116.
8
梁晓强.
从甲骨文的结构看汉字的起源[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35(5):62-67.
被引量:2
9
庄浩田.
齐陶文初论[J]
.书法赏评,2017(6):69-75.
10
苗威.
建构中国特色的中国边疆学话语体系[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28(3):47-55.
被引量:11
1
高明.
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1(6):49-62.
被引量:38
2
高娟.
幼儿古诗教学的感悟[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4):329-329.
3
邵之安.
如何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J]
.安徽史学,1994(1):80-81.
4
宋晓云.
恒星的生命历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7):32-33.
5
谁先谁后[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04(10):41-41.
6
李先登.
中国的文字[J]
.当代学生(探秘),2006,0(Z4):107-108.
7
沈若乔.
郭沫若巧对对[J]
.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2002,0(Z1):14-17.
8
刘德喜.
实现中国梦是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新贡献[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4):41-43.
被引量:1
9
李乔.
谈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1991(3):314-315.
10
王祖学.
略谈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个侧重点[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10):44-44.
天津师大学报
198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