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苏州话浊塞音的声学特征 被引量:3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吴语中保留着整套的古全浊声母。吴语浊音声母的语音性质,特别是浊塞音声母的语音特征,一直是汉语学者感兴趣的问题。赵元任先生就曾力主"清音浊流"说。本文就是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对苏州话清浊塞音声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辨识清浊声母的声学特征,探讨浊塞音声母的实际音值。声学特征和区科特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前者是声学语音学分析的结果,后者是音系学分析的结果。区别特征和声学特征的关系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同一语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声学特征也不一样。区别清浊塞音的声学特征有浊音起始时间、闭塞期间的声带振动、静止间隔、后接元音的音长、后接元音的音高和音强等,可见闭塞期间的声带振动只是其中之一。本文就是应用这种声学特征的理论来分析研究的。用语图仪、音高计和音强计对四位发音人的录音材料进行声学分析,得到宽带的三维频谱图和音高,音强的同步喷墨示波记录。录音材料中包括对应的清浊塞音声母的单音字、双音字和单个的短句,都是苏州话中的自然音节。测量和统计是按照塞音声母在语段中的位置分别进行的。在单音字中,苏州话三种塞音的浊音起始时间总平均值分别是:不送气清塞音为9毫秒,塞浊音为12毫秒,送气清塞音为74毫秒。浊塞音的浊音起始时间为正值,说明在除■爆发之前声带是不振动的。在开首位置上的浊塞音并不是典型的标准浊音。不送气清塞音和浊塞音的浊音起始时间平均值相差仅三毫秒,在听辨上没有区别意义,因此浊音起始时间并不能区分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浊塞音。辅音对元音的影响主要反映在音长、音高、音强三个方面。在双唇、齿龈、舌根三个部位上各选出韵母相同的三套塞音声母组成的九组单音字来比较,在元音长方面,最长的是浊音字,最短的是送气清塞音字,不送气清塞音字的元音长度居中;在音强方面,比较它们的浊音起点音强,结果是清塞音比浊塞音强,这反映出发音用力的大小和肌肉的紧张程度不同;在音高方面,比较它们的浊音起点频率,结果是浊音字的频率低,清音字的频率高。塞音声母后面的浊音起点也就是后接元音的起点。男声这种清浊音之间的频率差一般在40—50赫兹,女声则是70—80赫兹。用鼻音声母的阴调字和调阳字之间元音起点的频率差别来对照, 发现塞音声母的清音字和浊音字之间的频率差值一般都比鼻音声母的阴调字和阴调字之间的频率差值小1—2赫兹。这说明了苏州话中清音字和浊音字在音高方面的差别是声调的阴阳起了直接的作用。苏州话有连读变调,连读时前字的阴阳调类不相混。在双音前字中,清音字和浊音字之问的浊音起点频率的差别此单音字中的差别加大,男声增加了20—30赫兹,女声增加了20—40赫兹。这样,声调的作用更加明显,调型的区分更加清楚,便于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的听感识别。在连读后字中的塞音声母是处于两个元音的中间位置。处于中间位置的浊塞音声母的声学特征是闭塞期间的声带振动和静止间隔的大小。静止间隔的统计结果是:不送气清塞音的时长数值最大,三位发音人的总平均值为101毫秒;送气清塞音次之,为80毫秒;浊塞音最小,为55毫秒。浊塞音在中间位置上才名副其实是在闭塞期间发生声带振动,并以此为主要特征和清塞音相区别。这种音色的变化是与连读变调的作用相联系的。在连读变调中,连读后字都失去本调,阴阳调类交混。没有了声调阴阳的区剐,后接元音起点音高的差别消失了,浊塞音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以闭塞期的声带振动做为声学特征了。苏州话入声字的音长短了,清浊音字的音高差别仍然存在。虽然增加了塞音韵尾,塞音声母在入声字中总的情况与在舒声字中是一样的。在讨论部份,引用苏州话浊塞音声母的声学分析结果作为例证,对汉语中声母和声调的相互关系以及汉语古全浊声母清化过程做了一些探讨。总之,本文是用声学实验的方法进行汉语方言研究,特别是在辅音音质特征研究方面的一个尝试。这里所得到的一些数据和结论,对研究语音的人工合成和语言的机器识别有参考作用。
作者 石锋
出处 《语言研究》 1983年第1期49-83,共35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369

引证文献38

二级引证文献15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