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Seeking Truth
同被引文献128
-
1秦蓁.溯源与追忆:东汉党锢新论[J].史林,2008(3):28-33. 被引量:7
-
2戴国斌,花家涛.太极拳的现代转型[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3(1):1-4. 被引量:4
-
3胡宝国.汉晋之际的汝颍名士[J].历史研究,1991(5):127-139. 被引量:24
-
4金太军.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机制[J].政治学研究,1999(2):49-61. 被引量:36
-
5周平.政治社会化:涵义类型、实现方式和作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1(4):11-15. 被引量:22
-
6李元书.政治社会化:涵义、特征、功能[J].政治学研究,1998(2):18-26. 被引量:157
-
7李元书,杨海龙.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J].政治学研究,1997(2):14-22. 被引量:43
-
8李元书,杨海龙.政治社会化的动力机制[J].北方论丛,1998(4):25-31. 被引量:6
-
9马彪.东汉士风中的“禄利”、“名节”之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2):81-90. 被引量:2
-
10王永平.东汉时期江南士人群体的兴起[J].江苏社会科学,1997(2):118-12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8
-
1夏增民.儒学传播与东汉普遍社会价值观的确立——一个政治社会化的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3):51-57. 被引量:5
-
2郭海燕.汉代教育平民化现象探析[J].理论学刊,2010(11):108-111. 被引量:1
-
3崔向东.汉代豪族的儒化与士族化——以关东豪族为例[J].社会科学战线,2011(1):110-116. 被引量:1
-
4张新超.东汉后期游学活动的特点和影响[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31(6):77-81.
-
5陈雁.东汉魏晋时期颍汝、南阳地区的私学与游学[J].文史哲,2000(1):71-75. 被引量:7
-
6戴国斌.门户对拳种、流派的生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4):77-82. 被引量:42
-
7冯渝杰.民意操控、皇权危机与党锢之祸——基于政治文化视角的考察[J].人文杂志,2020,0(3):78-89. 被引量:1
-
8罗祖兵,刘美辰.从游学到研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教学,2024(2):59-6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8
-
1张璠.儒学海外传播背景、学术史梳理及主要问题研究[J].文化与传播,2020,9(2):43-52. 被引量:1
-
2夏增民.王莽与儒学[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5(5):15-21. 被引量:2
-
3张永刚,杨天荣.汉魏之际颍川多奇士的原因探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8):78-81.
-
4聂济冬.游学与汉末政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70-74. 被引量:2
-
5朱顺玲,闫晋,郭晓菲.浅论诸葛亮的游学活动及其作用[J].沧桑,2010(3):97-98.
-
6朱顺玲.诸葛亮游学管窥[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30(6):17-22. 被引量:1
-
7张新超.东汉后期游学活动的特点和影响[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31(6):77-81.
-
8王子龙,杨春密.从文学和书画看东汉豪族的道家多元人生观[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3):58-60. 被引量:4
-
9夏增民.曹魏儒学之传播与分布格局[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3,33(6):26-32.
-
10于天宇.“跨有荆益”与“天下有变”——论《隆中对》的战略及其实施[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1):102-108. 被引量:1
-
1李素磊.今天,我们该怎么举办夏令营?[J].看世界,2012(17):69-69.
-
2罗威.应劭和他的《风俗通义》[J].当代图书馆,2004(4):68-69.
-
3张建东.宋代游学活动初探[J].中州学刊,2012(6):162-164. 被引量:1
-
4若谷.论陈钦、陈元[J].广东史志,1996,0(4):64-70. 被引量:3
-
5张新超.东汉后期游学活动的特点和影响[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31(6):77-81.
-
6崔琦.东汉帝王习《书》师承特点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26):50-50.
-
7朱顺玲,闫晋,郭晓菲.浅论诸葛亮的游学活动及其作用[J].沧桑,2010(3):97-98.
-
8刘黎明.再论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分标准[J].天府新论,2000(2):79-83. 被引量:1
-
9李卫军.两汉《左传》学概述[J].兰州学刊,2007(2):155-157.
-
10王保顶.刘歆二题[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1):103-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