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印科技经济耦合模式比较及启示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57-58,共2页
-
1覃朝晖,张祎.武陵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系统耦合模式研究[J].商,2012(21):192-193.
-
2王守龙,郗永勤.福建省农业耦合模式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6(4):40-45. 被引量:1
-
3狄乾斌,韩增林.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其系统耦合模式[J].经济地理,2009,29(5):799-805. 被引量:52
-
4郝文军.辽宁五点一线区域发展“经济—环境—旅游”耦合模式分析——以锦州市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22(6):11-13. 被引量:5
-
5郝文军.辽宁区域发展“经济-环境-旅游”耦合模式分析——以锦州为例[J].北方经贸,2008(8):21-22. 被引量:4
-
6朱念.落后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实例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1):31-35. 被引量:1
-
7李莉.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耦合模式探讨[J].企业导报,2013(21):76-77. 被引量:3
-
8周立华,王涛,樊胜岳,杨国靖.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经济问题与协调发展模式——以黑河流域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5(1):114-119. 被引量:17
-
9唐燚.我国高新区功能的系统耦合分析[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7,6(11):106-107. 被引量:1
-
10李书学.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稳定性研究——以我国路桥产业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10):215-21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