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谐美──中西方古代美学的会合点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和谐美──中西方古代美学的会合点庞景平在中西方美学发展的长河中,有许多的会合点,和谐美就是其中的一个。和谐美是一个深刻的哲学范畴,它包含有丰富的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内容。它包含形式的和谐:人、物、艺术品外在因素的大小、比例及其组合的均衡和谐;内容...
作者
庞景平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5-115,共1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古典和谐美
中国古代美学
自然形式
奴隶社会
民族特色
会合点
伦理道德
儒家美学
社会和谐
美学理想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7
1
赵伶俐.
论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育科学化原理研究之一[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49-54.
被引量:19
2
黄理彪.
逻辑的定位与历史的定位——评袁鼎生《西方古代美学主潮》[J]
.东岳论丛,1996,17(2):111-112.
被引量:1
3
刘宏春.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
.武警学院学报,2004,20(5):55-58.
被引量:2
4
侯国金.
语用含糊的标记等级和元语用意识[J]
.外国语,2005,28(1):41-47.
被引量:66
5
王寅.
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J]
.现代外语,2005,28(1):17-26.
被引量:148
6
张国清.
和谐:一种提倡兼容的公共哲学[J]
.哲学研究,2005(6):30-34.
被引量:6
7
马萧.
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述评[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6(3):53-56.
被引量:70
8
高纯娟.
模因论对提高外语学习能力的一些启示[J]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99-101.
被引量:35
9
王寅.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
.中国翻译,2005,26(5):15-20.
被引量:403
10
何自然.
语言中的模因[J]
.语言科学,2005,4(6):54-64.
被引量:1819
引证文献
5
1
刘希良.
论科学发展观是真善美辩证统一的发展观[J]
.桂海论丛,2005,21(2):12-14.
被引量:1
2
刘军.
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真善美[J]
.求实,2006(11):33-35.
被引量:1
3
刘希良.
和谐哲学新论[J]
.岭南学刊,2007(5):5-10.
被引量:2
4
侯国金.
模因宿主的元语用意识和模因变异[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4):50-58.
被引量:20
5
白智宏.
超越艺术教育,实施融合美育 美育渗透各科、贯穿全程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J]
.今日教育,2020(5):62-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林倩倩.
关于发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功能的思考[J]
.试题与研究,2021(14):87-88.
2
罗迪江.
论语言使用的初始模因[J]
.外国语文,2009,25(S2):72-76.
被引量:2
3
张静晓.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真善美[J]
.理论观察,2007(3):40-41.
被引量:3
4
刘铁凤.
火星文的语用视角[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286-290.
被引量:3
5
任开兴.
语言模因论观照下词语的变异与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10,23(3):5-9.
被引量:15
6
蒋庆胜,冯梅.
语用学与模因论的接面探微[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3):64-66.
被引量:1
7
王露.
玩笑话语中的模因变异[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3):92-95.
8
钟玲俐.
国内外模因研究综述[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5):107-111.
被引量:23
9
汪全先.
赌球背后的人性选择与理论诉求[J]
.体育学刊,2012,19(1):54-59.
被引量:1
10
蒋庆胜.
流行语言模因的心理基础[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4):80-83.
被引量:2
1
李维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点[J]
.理论视野,2008(12):14-15.
被引量:4
2
王灿.
两个文明建设结合点的哲学思考[J]
.学海,1995(2):28-30.
3
陈勃.
自我的防御和应对:弗洛伊德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的联合点[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67-72.
被引量:8
4
汪永祥.
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三个“结合点”[J]
.教学与研究,1996(6):15-16.
5
方彬.
中国古典和谐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16(4):59-62.
6
刘恒健.
略论周来祥的和谐美学[J]
.广西社会科学,1997(1):114-120.
7
徐长福.
自然直观与符号指谓——意识的自然形式与人工形式[J]
.哲学动态,2007(7):9-13.
被引量:3
8
李鸿雁.
中西审美客体比较[J]
.学术交流,2007(6):29-31.
9
赵璧如.
心理学哲学理论问题研究述评[J]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1):17-21.
被引量:1
10
李颖.
破坏与反拨:以“崇高”范畴为理论对象[J]
.北方论丛,2011(5):45-4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