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1-59,共9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33
-
1吴鹏.民族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6(6):68-69. 被引量:2
-
2董杰.对近25年来中外体育概念研究的比较[J].体育与科学,2001,22(2):31-35. 被引量:41
-
3方展画.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1):50-57. 被引量:36
-
4洪晓楠.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1999(Z1):47-50. 被引量:8
-
5刘放桐.“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随想录[J].学术月刊,1999,31(10):32-41. 被引量:30
-
6冯虞章.试谈人文精神[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3(2):3-7. 被引量:27
-
7胡中锋.试论心理学的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59-64. 被引量:7
-
8覃方明.社会学方法论新探(上)——科学哲学与语言哲学的理论视角[J].社会学研究,1998(2):37-46. 被引量:18
-
9张汝伦.自我的困境──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之反思与批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1):101-108. 被引量:10
-
10徐学福.库恩的课程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3(3):90-9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25
-
1董冬林.试论人本主义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44-145.
-
2徐辉.五四时期的两种科学活动及其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4):48-125. 被引量:5
-
3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1998,30(1):93-113. 被引量:1
-
4吕国光,王嘉毅.科学主义教育实验观之批判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1999(5):66-70. 被引量:2
-
5于海波,孟昭辉.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3):63-65. 被引量:6
-
6魏屹东.科学主义的实质及其表现形式[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1):10-15. 被引量:15
-
7冯永刚.对峙与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教育思潮之比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35-38. 被引量:10
-
8于海波,孟昭辉.科学观的教育价值及其课程实现[J].课程.教材.教法,2007,27(9):55-59. 被引量:7
-
9彭纪南.从我国科学文化领域新近的两场论争所想到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5.
-
10秦毅.论体育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统一[J].体育文化导刊,2008(1):37-3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12
-
1王雨佳.“五四”时期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概念之辨析——以陈独秀与茅盾为讨论中心[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3):276-288. 被引量:1
-
2冯仕政.范式革命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J].社会,2022,42(6):14-31. 被引量:10
-
3王伟.从计算社会科学到计算法学:重新检视因果关系科学之范畴[J].网络信息法学研究,2020(1):191-214. 被引量:3
-
4李冲,苏永建.话语转换与价值重塑——“双一流”建设的生发逻辑与评估的困境解构[J].大学与学科,2020(2):76-85. 被引量:3
-
5亓馈言.科学崇拜和合理性怀疑——高知识人群邪教受害者思想根源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6):14-16.
-
6吴为.国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2(S1):66-69.
-
7张学文.试析当代科学教育的主宰与人文精神的流失——由近期发生的几个案例所想到[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2,10(1):47-53. 被引量:1
-
8杨飞,杨晓清,黄文砚.高校校训的文化内涵与体育人文的缺失[J].当代体育科技,2011,1(4):53-55. 被引量:1
-
9高明明.对科学主义的反思[J].社会科学家,2007,22(S1):5-6.
-
10杜也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9(10):16-18. 被引量:33
-
1侯宪亮.浅析克尔凯郭尔的绝望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69-169.
-
2区惟尧,黎洁华.近年来学术界对“存在主义”的评论[J].韶关学院学报,1983(Z1):107-116.
-
3周立斌.从“物化”到“座架”——试论海德格尔现代技术批判理论的哲学轨迹[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05-109. 被引量:5
-
4炎冰.怀疑、我思与数学原则——笛卡尔科学哲学思想探微[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5):12-18. 被引量:4
-
5赵杏儿,彭韧.魔幻技术的现实路径[J].全球商业经典,2012(2):148-152.
-
6T.奥海根,邱仁宗.心和身[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6,8(5):10-15.
-
7王茵.“主体”“镜像”中的“自我”与“他人”——管窥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文论中的主体哲学[J].文教资料,2012(32):15-17. 被引量:2
-
8曹岫云.正确思考的力量[J].中国连锁,2012(2):96-96.
-
9刘吉发.三个“统一”凸显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品质——评陈怀平《政治主体论:基于马克思主义主体哲学的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
-
10金寿铁.理性、自由和交往[J].学术评论,2016(5):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