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对重构师生关系的启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严格来说,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体系,它相当复杂,呈现出多元性,也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出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但总的来说,它是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一种反思;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是后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后现代主义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对建筑、美术、传媒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教育领域也不能例外,它也接受着来自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作者
姚玲
机构地区
西北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
出处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1年第6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想
师生关系
哲学思想
现代性
启示
学生学习
教师
多元性
真正意义
生活方式
分类号
G45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周思旭.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建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148-150.
被引量:26
2
唐汉卫.
后现代语境中的教育改革[J]
.当代教育科学,2005(6):17-21.
被引量:8
3
瞿葆奎,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刘济良.
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
.教育科学,2004,20(4):6-8.
被引量:30
2
曹永国.
师生关系:从相处到相依——后现代性批判[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9):37-41.
被引量:34
3
多尔著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英]特里·伊格尔顿 华明译.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
5
【美】斯蒂芬·贝斯特 道格拉斯·科尔纳 陈刚译.后现代转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
6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10..
7
[英]莱斯泽克·柯拉柯夫斯基 唐少杰译.形而上学的恐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68.
8
【美】大卫·格里芬编 王成兵译.后现代精神【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26-227.
9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
曲跃厚,王治河.
走向一种后现代教育哲学——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J]
.哲学研究,2004(5):85-91.
被引量:67
共引文献
32
1
房萍.
英语精读教学的后现代主义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146-147.
被引量:1
2
张丽帆.
论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师生观——以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师生观重构为例[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2):158-160.
3
罗祖兵.
学校教育: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1):21-25.
被引量:8
4
易小芬.
论师生观的时代转型[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6):65-66.
5
郭玲玲.
从人本主义心理与后现代思潮的契合谈当前教育[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1):33-36.
6
卢少求,卢义忠.
后现代主义与教学改革研究述评[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9(2):110-112.
被引量:2
7
刘凤存.
重新审视后现代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成人网络教学[J]
.职教论坛,2007,23(04S):30-32.
8
徐益.
基于信息化资源学习的师生互动关系的确立[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4(4):176-179.
9
李申申.
走向以人为本与辩证思维--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二十年发展之大趋势[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4):65-71.
被引量:3
10
吴本连,季浏.
论后现代主义体育教学观下的师生关系[J]
.体育文化导刊,2008(7):108-109.
被引量:14
1
崔惠萍.
关于新课程改革中后现代主义的反思[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10):9-11.
2
王国胜,骆红,蔡继红.
后现代主义思想下的研究性学习[J]
.软件导刊,2007,6(05X):8-9.
3
席风.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2-114.
被引量:11
4
陈丽萍.
后现代主义思想与校园文化[J]
.科技风,2009(17):31-32.
5
本期导读[J]
.教育科学论坛,2011(12):4-4.
6
顾铁华.
后现代主义思想与比较教育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3):195-196.
被引量:1
7
王婷.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J]
.教育现代化,2005(10):26-26.
被引量:1
8
李小华.
浅议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
.成才之路,2008,0(1):18-19.
被引量:2
9
黄友安.
教学方法的研究范式[J]
.教育科学论坛,2012(8):5-7.
被引量:1
10
黄浩杰.
谈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J]
.软件(教学),2015,0(10):112-113.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