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博士后与学科建设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中国博士后制度宗旨以及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内涵入手,根据本单位博士后流动站建站8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管理工作中有一定特色的思路,论述了博士后与学科建设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试图进一步探讨博士后流动站的作用及发展趋势。
作者
刘零
梁少琴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出处
《高等农业教育》
1999年第10期80-82,共3页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关键词
博士后
流动站
学科建设
分类号
G644.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1
崔峰,徐忠勤,李言俊,刘保卫.
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的管理[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4):72-73.
被引量:1
2
杨孟,郭新立.
加强学科建设和评估培养高质量人才——“中英高等学校学科评估研讨会”综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2):15-16.
被引量:5
3
蒋凯.
中美博士后制度比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2):72-7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潘祖培.
美国的博士后教育[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5(1):85-91.
被引量:6
2
符娟明,迟恩莲.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
5
1
李朝虹,王文中,吴雁鸣.
全军临床医学专科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0):615-617.
被引量:9
2
王梅,陈士俊.
对我国学科评估的若干思考[J]
.未来与发展,2005,26(3):10-11.
被引量:6
3
王修来,张伟娜.
美国博士后培养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9):68-71.
被引量:1
4
俎营营.
浅论我国学科评估产生和发展[J]
.中国市场,2012(1):120-122.
被引量:1
5
张炜.
关于统筹协调学科专业目录与学科评估的思考[J]
.大学与学科,2023,4(2):14-2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9
1
潘晨光,方虹.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博士后发展模式研究[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4):35-45.
被引量:5
2
高绿绮.
博士后制度和我校博士后工作的对策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01-104.
被引量:2
3
章建跃,朱国仁.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中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5):77-79.
被引量:3
4
邓芳,吴春芸.
博士后考核评价工作的理性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4):86-90.
被引量:10
5
陈利群,林大静.
论博士后质量管理的实施[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1):138-139.
被引量:1
6
周元敏.
浅析博士后流动站评价指标体系[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6):107-109.
被引量:4
7
蓝国秋,丁纪平.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科研工作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4):67-69.
被引量:6
8
衣秀侠.
博士后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人才,2006(17):40-41.
被引量:3
9
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pmgram/issue/pop_win.asp? id=2075.
10
陈丽磷.美国研究型大学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分析与借鉴[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7.1.
引证文献
4
1
郭静竹,姜保国,曲琳,梁书静.
设立医院博士后基金 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1):59-60.
被引量:4
2
曾旸.
发挥博士后科技新生力量 提高学校科研综合实力[J]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368-369.
3
邢新主,柳卸林,陈颖.
跨学科制度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1):181-184.
被引量:16
4
李俊莉,陈兰杰.
博士后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45(5):94-9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王重阳,宋艺兰,李良昌,秦向征,崔春爱,李莉,延光海.
新医科背景下学科交叉型博士后培养模式探索[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23,46(4):373-374.
被引量:1
2
罗党论,杨文慧,曾恺翔.
出身与学术影响力——以中国会计学术领军人才为例[J]
.当代会计评论,2023(4):1-18.
3
江伟,杜冬萍,王学敏.
临床科室的科研管理[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19(5):289-290.
被引量:4
4
常洪亮.
天津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调查研究报告[J]
.科技资讯,2010,8(19):252-253.
被引量:1
5
朱平.
加强学科的内涵外延建设是中国风湿免疫专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4):217-219.
被引量:1
6
樊威,刘文澜,杨芳娟,宋赛赛.
我国博士后基金促进青年人才成长绩效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71-1177.
被引量:12
7
李小京,左杨斌,薛立春.
加强高学历人才科研能力培养的做法[J]
.人民军医,2013,56(10):1232-1233.
被引量:1
8
李俊莉,陈兰杰.
博士后培养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45(5):94-98.
被引量:2
9
关辉.
组织·动力·成果:我国大学跨学科演进的三重维度与协同逻辑[J]
.教育发展研究,2015,35(3):11-15.
被引量:4
10
关辉.
跨学科博士质量提升整合机制探讨[J]
.江苏高教,2015(3):98-100.
被引量:1
1
我校两个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30(5):39-39.
2
刘莉,Andrea STITH,徐亦斌.
对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工作的思考[J]
.复旦教育论坛,2011,9(5):63-67.
被引量:5
3
我省博士后科研实力凸显[J]
.合肥科技,2006(2):19-19.
4
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3).
5
我校四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全国评估中被评为优秀[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1):85-85.
6
东南大学简介[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5).
7
我校新增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4):551-551.
8
曹红.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纽带 争创一流博士后流动站——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实践与经验[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1B):151-151.
被引量:1
9
魏燕.
高校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2):180-181.
被引量:2
10
张雷声.
对“两课”学科建设内涵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2(20):28-28.
被引量:2
高等农业教育
199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