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美学意义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70年代末到90 年代,大众文化一路凯歌,制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大众文化表征着中国文化从理想型主导向世俗性的转变。这中间出现的感性欲望的膨胀,享乐主义的泛滥等,是需要我们保持足够的警觉和批判立场的。
作者
亦舟
李占强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
南戴河师范学校
出处
《石家庄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5-6,60,共3页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理想型
世俗性
主导性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1
尹鸿.
大众文化时代的批判意识[J]
.文艺理论研究,1996(3):76-79.
被引量:27
共引文献
26
1
曹培鑫,薛毅帆.
“保卫文化”: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批评[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2):173-186.
被引量:3
2
傅守祥.
世俗化的文化: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消费性取向[J]
.理论与创作,2005(3):43-47.
被引量:11
3
毕日升,周红松.
中国“文化研究”兴起的语境及历史动因[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6):137-142.
4
黄长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场域与路径选择[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25-28.
被引量:71
5
施立峻.
审美批评的限度与可能——从批判理论看当代审美批评的建构[J]
.文艺理论研究,2008(6):49-53.
被引量:2
6
蒋平.
多元文化整合机制的缺失及其现实影响[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94-97.
被引量:4
7
王焱.
人造夜莺——大众文化批判[J]
.社会科学论坛,2009(2):51-55.
被引量:1
8
崔健,高珊.
青年社会化的文化参与——基于大众文化的研究视角[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1):15-18.
被引量:1
9
肖建华.
文化研究的兴起和文学理论的策略[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2(1):91-96.
10
肖建华.
文化研究语境下文学理论的应对策略[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9(2):50-55.
同被引文献
8
1
朱首献,叶晓艳.
当代大众文化的人文批判[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3):89-94.
被引量:16
2
傅守祥.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J]
.探索,2007(2):128-131.
被引量:10
3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
[德]鲍姆嘉通.美学[M].王旭晓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5
[法]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上)[M].韩树站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7.
6
[美]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艺术来自何处及原因何在[M].户晓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91-192.
7
姚文兵.从大众文化看当代审美风尚的转变.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60-62.
8
[联邦德国]马克斯·霍克海默,特奥多·威·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洪佩郁,阚月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17.
引证文献
3
1
傅守祥.
审美范式的世俗化:艺术哲学的重构与审美风尚的改变[J]
.探索,2007(2):128-131.
被引量:10
2
池瑾璟.
论音乐哲学研究的历史嬗变[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30(2):132-138.
被引量:1
3
孔丽波.
论中国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倾向[J]
.文学教育(中),2014(3):55-56.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蒋雯.
布莱希特之后西方戏剧美学的困境与发展[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1(1):137-146.
2
徐彬.
声乐艺术审美范式的本性回归[J]
.黄河之声,2012(2).
3
程瑞,林泽玉.
大众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2):126-127.
被引量:3
4
李勃.
青少年审美特征研究--当代青少年审美特征及其归因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9(6):4-8.
被引量:7
5
辛子.
迷失抑或回归:审美范式的当代转换[J]
.社会科学战线,2009(9):72-74.
被引量:1
6
池瑾璟.
论音乐哲学研究的历史嬗变[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30(2):132-138.
被引量:1
7
池瑾璟.
论音乐美学研究的多维视域[J]
.音乐探索,2011(3):49-56.
被引量:2
8
于日辉.
古德曼表现理论在现当代文艺中的应用[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12):49-51.
9
王磊.
历史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音乐哲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86-289.
被引量:1
10
朱林国.
戏曲电影观念与公共话语空间下的戏曲艺术交往和大众传播[J]
.流行色,2019,0(10):105-106.
1
郑也夫.
在人生观提供者大转换的时代:反省快乐 批判消费[J]
.博览群书,2004(3):23-30.
被引量:6
2
张政文.
批判的历史意识之批判──康德“批判哲学”历史观释析[J]
.求是学刊,1991,18(6):11-16.
3
桑新民.
对唯物史观基本思想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研究,1988(1):39-43.
4
任亚地.
当代艺术中历史图像的挪用与解构[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184-185.
5
章海山.
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产生和演变[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9(1):57-64.
6
丁少伦.
理性的反思[J]
.齐鲁学刊,1988(6):55-57.
7
张梅.
丁玲:现代知识分子批判立场的缺失——重评四十年代初丁玲的杂文与小说[J]
.浙江学刊,2001(1):76-79.
被引量:2
8
吴玉军.
流动的现代性与无根基的人[J]
.浙江社会科学,2006(4):122-126.
被引量:9
9
吴玉军.
现代社会与自我认同焦虑[J]
.天津社会科学,2005(6):38-43.
被引量:77
10
王育济.
论二程的“天理人欲之辨”[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86-94.
被引量:4
石家庄大学学报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