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77-80,共4页
Journa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参考文献5
-
1孟建伟.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01).
-
2张汝伦.正义是否可能?[J].读书,1996,0(6):12-19. 被引量:8
-
3刘大椿.人文背景下的科学精神[J].哲学动态,1995(9):14-17. 被引量:27
-
4曲卫国.危机?进步?[J].读书,1994,0(8):50-53. 被引量:6
-
5白烨,王朔,吴滨,杨争光.选择的自由与文化态势[J].上海文学,1994,0(4):68-76.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78
-
1张金兴.遗落的“废墟”——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回顾与再展望[J].晋中学院学报,2006,23(2):26-30.
-
2缪文升.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向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12-14.
-
3赵芳.司法亲和力的法理思辩[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1):67-73. 被引量:3
-
4阮松孙.知识分子的知识与人格[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121-125.
-
5杜也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9(10):16-18. 被引量:33
-
6孙世军.论学报编辑的角色冲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6):97-99.
-
7吴秀明,田志华.从梦的追寻到梦的质询——叶文玲创作论[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1):121-130. 被引量:1
-
8段君.权威的虚妄——人文精神再研究[J].画刊,2010(9):24-27.
-
9涂文娟.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5(9):52-56.
-
10黄文祥.文学主体性话语边缘化的深层探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20(1):59-62.
二级引证文献14
-
1董冬林.试论人本主义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44-145.
-
2赵成.人文素质与人文精神内涵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家,2004,19(5):29-31. 被引量:38
-
3王前新,严权.高职人格本位课程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26):16-18. 被引量:6
-
4严权.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格本位价值取向研究[J].职教论坛,2007,23(09S):53-56.
-
5招耿春.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科技缺席[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1):162-163. 被引量:1
-
6庹权.浅谈体育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2):11-12. 被引量:1
-
7宋亨国,王新.论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工具理性内涵[J].体育学刊,2009,16(12):23-26. 被引量:5
-
8刘家祥.大学生科研实践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5):98-101. 被引量:1
-
9李丹,李昱.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石:加强人文关怀[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7):732-733. 被引量:6
-
10康薇.马克思主义学科视角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探析[J].传承,2014(7):80-81.
-
1孙禹文.领导同部属之间的距离把握[J].领导科学,2002(19):22-22.
-
2曾正勇.以人的需要为基点,实现有效的人本管理[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3):60-64.
-
3辛益.意大利复兴运动初期的进步政治思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8(4):9-14. 被引量:1
-
4鲍尔沙科夫,王靖华,德新.古希腊从哲学角度研究人的传统[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5):25-27.
-
5安德智,乔中国.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4,6(3):33-35. 被引量:5
-
6孙韶林.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的认识[J].齐鲁学刊,2002(3):63-68. 被引量:3
-
7刘再复,林岗.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人的不同认识[J].人文杂志,1988(5):63-68. 被引量:8
-
8王学海.文学的审美与人学的关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7(3):87-89.
-
9新知[J].国企管理,2016(1):110-110.
-
10张瑞甫.马克思关于人的属性及其有关概念的界说和意义[J].东岳论丛,1987,8(1):56-58.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