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1998年第1期45-49,共5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参考文献1
-
1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同被引文献12
-
1李冲锋.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探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6):75-77. 被引量:5
-
2张大成,伍新春.语言文字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汉字识字教学的心理实质及其规律[J].语言文字应用,1999(4):52-55. 被引量:15
-
3王孝玲.汉字频度与小学生认识率的相关性[J].上海教育科研,1992(4):21-22. 被引量:1
-
4舒华,宋华.小学儿童的汉字形旁意识的再研究[J].心理科学,1993,16(5):316-318. 被引量:16
-
5雷新勇.用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模型研究大规模教育考试维度的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5(3):57-64. 被引量:4
-
6李虹,舒华.学前和小学低段不同识字量儿童的认知能力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3):1-8. 被引量:25
-
7张军.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在维度分析中的运用及评价[J].心理学探新,2010,30(3):80-83. 被引量:7
-
8陈立伟.艾伟的《阅读心理——汉字问题》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52-153. 被引量:1
-
9胡平.汉语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及其给教育的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8(1):71-76. 被引量:17
-
10张军.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在小规模测验中的运用[J].考试研究,2014,10(1):56-6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
-
1梅庆安.语义互补与语境互动——环境音乐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2(7):101-103. 被引量:5
-
2潘杰.科学意识下语文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的设定——以识字教学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8(6):86-88. 被引量:2
-
3许明.语言客观试题构念效度的IRT分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8,23(4):82-86.
-
4温红博,李莹,杨子豪.基于IRT推断识字量的方法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20(1):112-120. 被引量:1
-
5巫金根,郭梅华,于棋,王冰然,程小云,闫国利.习得年龄和累计频率对儿童汉字识别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4,22(3):297-304.
-
1宿捷.留学生汉字识记特点及教学方法略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72-74.
-
2吴敬敬.形声字、会意字的理据性在汉字识记中的作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0(5):104-104.
-
3李金兰.留学生汉字习得问题考察[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20(1):110-111.
-
4朱炼红.显性教学对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J].山东外语教学,2008,29(1):85-89. 被引量:31
-
5宋治洲.零起点外国学生的识字教学[J].国际汉语学报,2011,2(2):80-85.
-
6李伊达.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问题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0(4X):133-134.
-
7魏清,刘学飞.汉字识记讲练[J].新高考(高二语文、数学、英语),2009(10):18-20.
-
8张庆宗.论图片在语篇理解中的情感功能和认知功能[J].英语研究,2003,2(1):6-9. 被引量:4
-
9李金芳.儿童新词记忆保持的调查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3(5):114-116.
-
10周明强.论语境意义的理解[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5):66-7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