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走出“疑古时代”
被引量:
3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是李學勤先生在一次小型座談會上的講演,着重談到了現代考古發現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的意義,講演者尤其痛感“疑古”思潮在當今學術史研究中產生的負面作用,於是以大量例證指出,考古發現可以證明相當多古籍記載不可輕易否定,我們應從“疑古”思潮籠罩的陰影下走出來,真正進入“釋古”時代。
作者
李学勤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中国文化》
1992年第2期1-7,共7页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疑古
下走
《周官》
释古
西周晚期
《墨子》
徐中舒
申徒狄
秦律
余嘉锡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4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94
同被引文献
544
1
张江.
再论强制阐释[J]
.中国社会科学,2021(2):4-23.
被引量:84
2
李怀印.
追迹华夏之初——古史书写中的想象与真实[J]
.开放时代,2021(5):70-88.
被引量:2
3
李学勤.
青铜器分期研究的十个课题[J]
.中国史研究,2005(S1):57-61.
被引量:2
4
裘锡圭.
■公盨铭文考释[J]
.中国历史文物,2002(6):13-27.
被引量:63
5
李学勤.
论■公盨及其重要意义[J]
.中国历史文物,2002(6):4-12.
被引量:99
6
李零.
论■公盨发现的意义[J]
.中国历史文物,2002(6):35-45.
被引量:43
7
朱凤瀚.
■公盨铭文初释[J]
.中国历史文物,2002(6):28-34.
被引量:32
8
肖复兴.
易中天现象是学者的僭越吗?[J]
.北方音乐,2006,26(9).
被引量:2
9
安志敏.
论“文明的曙光”和牛河梁遗址的考古实证[J]
.北方文物,2002(1):9-11.
被引量:6
10
乔治忠.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蕴义与影响的再审视[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1-140.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37
1
叶舒宪.
神话学可以改写历史吗?——从鸿蒙的激活说起[J]
.中华文化论坛,2020,0(1):40-48.
被引量:2
2
王志平.
李学勤先生与语言文字学研究[J]
.出土文献,2020(2):150-153.
3
曾军,刘晓静.
文化镜像与学术奇观——2006年度人文学术热点透视[J]
.社会科学,2007(1):147-155.
被引量:5
4
尹蓉.
八仙的组合及其文化内涵[J]
.民族艺术,2005(1):31-38.
被引量:4
5
杨春梅.
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J]
.文史哲,2006(2):5-25.
被引量:15
6
周书灿.
论“走出疑古”与古史重建[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51-57.
被引量:5
7
周书灿.
民族认同与高密境内的鲧、禹传说[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86-91.
被引量:2
8
杨鹏,罗福惠.
古史辨运动与日本疑古史的关联[J]
.探索与争鸣,2010(3):25-29.
被引量:5
9
周书灿.
“层累”说与古史重建——学术史视野下的考察[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30(6):27-36.
被引量:1
10
章清.
传统:由“知识资源”到“学术资源”——简析20世纪中国文化传统的失落及其成因[J]
.中国社会科学,2000(4):190-203.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
94
1
王国梁.
中国著名纳西族历史学家方国瑜对西南历史地理研究的贡献[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4):47-53.
被引量:1
2
周书灿.
《穆天子传》与汉武故事——兼论古史材料审查与中国古典学重建问题[J]
.贵州社会科学,2022(10):68-75.
3
曾军,刘晓静.
文化镜像与学术奇观——2006年度人文学术热点透视[J]
.社会科学,2007(1):147-155.
被引量:5
4
周书灿.
大禹传说的多元并起、“层累”积聚与定型统一[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7(3):52-57.
被引量:5
5
刘超.
读中国书——《京报副刊》“青年必读书十部”征求书目分析[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15-120.
被引量:7
6
李隆国.
释《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J]
.北大史学,2004(10):135-151.
被引量:2
7
王文娟.
徐悲鸿精神的现代性阐释[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3):146-152.
被引量:5
8
章清.
中西历史之“会通”与中国史学的转向[J]
.历史研究,2005(2):75-95.
被引量:12
9
杨善群.
论古籍辨伪的拨乱反正[J]
.学术界,2007(4):70-79.
被引量:4
10
郭明进.
章学诚“士人本位”思想的权威主义倾向[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4):184-187.
1
崔睿华,龙剑辉.
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简介[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
2
崔睿华,吴正龙.
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简介 伯公父瑚(西周晚期)[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3).
3
彭兆荣.
文化遗产之“人纲”:疑古与质洋[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4):87-91.
被引量:1
4
杨国强.
《墨子》典籍外译: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的思考[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63-66.
被引量:2
5
李申.
话说《河图》(连载)[J]
.科学与无神论,1999(2):47-48.
6
余英时.
《周礼》考证和《周礼》的现代启示——金春峯《周官之成书及其反映的文化与时代新考》序[J]
.中国文化,1990(2):174-183.
被引量:1
7
邹维荣.
重视墨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学习《墨子》后的思考[J]
.军事记者,2005(12):52-52.
8
文玉.
巴蜀文化研究概述[J]
.中华文化论坛,1994(1):54-59.
被引量:3
9
王东杰.
“故事”与“古史”:贯通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和“释古”的一条道路[J]
.近代史研究,2009(2):81-99.
被引量:5
10
徐中舒论古代四川经济文化[J]
.中华文化论坛,1996(2):39-41.
中国文化
199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