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现状与用药安全分析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褐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它通常表现为面部对称部位的淡褐色至淡黑色斑片,大小不一,大多分布于颧部、颊部、口唇周围、鼻部、和下颌等部位[1]。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影响美观的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氨甲环酸,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近年来由于它治疗黄褐斑的新功效而得到广泛关注。为评价治疗黄褐斑药物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
韩雪
曹莫
机构地区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出处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第2期90-91,共2页
China Medical Cosmetology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颧部
颊部
鼻部
中青年女性
烟酰胺
防晒剂
实验结论
混合制剂
肺栓塞复发
分类号
R758.42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9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9
参考文献
2
1
钱晓莺,赵春华,周宇,张玲玲,熊明弟,廖康煌.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8):598-599.
被引量:26
2
吴溯帆,石杭燕,陈永,师丽丽,严晟,陈达,郭金才,韩菲.
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2):106-110.
被引量:65
二级参考文献
57
1
刘红,顾仲朝,杨希鏸.
止血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11(6):361-363.
被引量:26
2
廖烈兰.
止血环酸联合超声导入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4):542-543.
被引量:7
3
汤爱民.氧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与皮肤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1988,(6):314-315.
4
[1]葛西健一郎.シミの治疗[M].东京:文光堂出版社,2006:130-138.
5
[2]SCHEINFELD N S.Melasma[J].Skinmed,2007,6(1):35-37.
6
[3]VICTOR F C,GELBER J,RAO B.Melasma:a review[J].J Cutan Med Surg,2004,8(2):97-102.
7
[4]GRIMES P E.Melasma.Etiologic and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J].Arch Dermatol,1995,131(12):1453-1457.
8
[5]GALDERMA.Conditions we treat:melasma[EB/OL].[2008-01-24].http://www.galderma.com/Page.asp?rub=58.
9
[6]DUNN C J,GOA K L.Tranexamic Acid:a review of its use in surgery and other indications[J].Drugs,1999,57(6):1005-1032.
10
东禹彦.肝斑に对するトラネキサム酸疗法[J].皮肤,1988,30(5):676-680.
共引文献
85
1
李明华,刘进辉,刘冬梅,宋斌.
综合疗法应用黄褐斑合并色素减退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美容,2014,4(3):107-108.
被引量:1
2
陈永,吴溯帆.
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8,14(4):280-282.
被引量:4
3
孙祺琳,陈向东.
黄褐斑光学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7):1043-1045.
被引量:2
4
唐建兵,程飚,张伟,李勤,柳大烈,余文林,曾东,廖元兴.
黄褐斑病损的组织学特征及角蛋白10的表达[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9):1340-1342.
被引量:2
5
陈丽梅,孙乐琪,周媛媛,朱巧燕,周利娟,叶丽丽.
微晶磨面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670-1671.
被引量:9
6
杨林,沈新华,魏国祥,郝思辉,史书林,王志兰,张佩丽.
Q开关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9):1431-1432.
7
邸星星,韦文朗,杨敬娟,韦炫羽,张晶晶.
E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940-1941.
被引量:4
8
陆海山,郭剑,陈智勇,赵启明,甘精兵,周蓉蓉,吴近芳.
氨甲环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873-874.
被引量:12
9
李霞.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5):76-77.
被引量:6
10
周宇,钱晓莺,熊明弟,赵春华,张玲玲.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作用研究[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4):331-332.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93
1
肖继州.
天然维生素E胶丸在黄褐斑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美容,2014,4(1):80-80.
被引量:3
2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440.
被引量:312
3
巫文云,魏红.
谷胱甘肽联合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4,32(8):42-43.
被引量:12
4
李青峰.
A型肉毒毒素在美容医学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安全性探讨[J]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3):264-266.
被引量:18
5
陈志伟,丁爱国,聂小玲.
女性黄褐斑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测定[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11):704-705.
被引量:10
6
谢志杰,郑志昂,李毓阳.
黄褐斑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探讨[J]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51-851.
被引量:13
7
张昆梅,张莉.
超声导入复方维A酸霜加外敷美白面膜治疗黄褐斑35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6):518-518.
被引量:5
8
张颖颖,杨亦文,任其龙,吴彩娟,苏云.
硅胶柱层析法提纯大豆磷脂酰胆碱的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20(5):685-690.
被引量:13
9
王川,李燕,马志英,蓝蔚青.
几种酶法从猪皮中提取胶原蛋白的对比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1):201-204.
被引量:35
10
何黎.
黄褐斑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面部顽固性皮肤病治疗系列讲座四[J]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7):995-99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
1
陈晓莉,蒋艳,皮超,王鸿健,高鹃.
Q开关激光辅助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5,24(5):57-59.
被引量:7
2
金燕.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1014-1014.
被引量:1
3
潘婉婉.
温氏奔豚汤联合迪传奇美颜亮丽精华液和烟酰胺美白精华液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8):4254-4255.
被引量:1
4
齐振华,李瑞,李赫,胡维栋.
邮寄入境注射美容针剂风险分析[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7,40(1):21-27.
被引量:2
5
陆雯丽,陈军.
红花逍遥颗粒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2017,38(9):1265-1267.
被引量:7
6
李霞,范建国.
光子嫩肤术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0):3130-3133.
被引量:3
7
王杰,李睿亚,孙艳,乌兰托雅,段妍.
激光联合射频导入氨甲环酸注射液对黄褐斑动物模型的研究[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1):18-22.
被引量:8
8
林玮华,张丰川,姜玉,翟烨,宋利梅,蔡玲玲.
黄褐斑西医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12):68-74.
被引量:27
9
曾琪,李小林.
Q开关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7,26(9):136-13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何慧楠,赵小忠.
面部年轻化注射治疗材料的应用与选择[J]
.皮肤科学通报,2018,35(6):627-633.
被引量:4
2
王强,彭友林,王冉,黄凯,吕敏.
光子嫩肤结合维生素C离子导入对黄褐斑临床疗效[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55(1):118-120.
被引量:6
3
孙红梅,罗蓉,赵敏,叶聪秀.
祛黄褐斑功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8):1214-1216.
被引量:7
4
张伟龙,谢国烈,李晓华,陈艳清,贾建,陈锐.
性激素及SOD水平与女性黄褐斑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5):107-110.
被引量:14
5
祁薇,焦娜.
调Q1064nm激光与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面部黄褐斑的效果对比[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6):33-35.
被引量:8
6
吴桂玲,周仲瑜,吴子健.
针灸对比西药治疗黄褐斑的Meta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17,26(7):108-113.
被引量:10
7
苗明三,付珍娜,曹利华.
黄褐斑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28(5):649-653.
被引量:14
8
邓梓丹,吴迪,栗丹,骆丹.
不同剂量及疗程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比较[J]
.中国美容医学,2017,26(12):91-93.
被引量:2
9
辛欣,杨安萍.
穴位按摩联合延续护理对光子治疗黄褐斑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17,26(12):113-115.
被引量:3
10
孙艳,李睿亚.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J]
.中国医药,2018,13(1):154-158.
被引量:5
1
康金陵.
果酸焕肤术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
.中国美容医学,2016,25(5):79-81.
被引量:6
2
黄晓凤,顾华,刘付华,涂颖,何黎.
防晒剂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多形性日光疹疗效观察[J]
.皮肤病与性病,2013,35(2):76-77.
被引量:4
3
炬,林中方,张锡宝.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临床观察[J]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5,12(1):31-32.
被引量:6
4
施伟伟,许惠娟,贾虹.
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1):46-48.
被引量:22
5
王德军,林简,李涛.
海泳致日晒伤280例临床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1):672-673.
被引量:4
6
物理性皮肤病[J]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2):167-168.
7
陈小娥,朱文元,骆丹.
日光性黑子的治疗进展[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2):119-121.
8
弋和琼,杨忠荣,白体君,罗克智.
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引起荨麻疹1例报告[J]
.职业与健康,2002,18(6):149-149.
9
许教雄,杨文林.
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光变应原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2,29(4):206-208.
被引量:5
10
马少吟,朱慧兰.
紫外线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J]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35(6):367-369.
被引量:1
中国医疗美容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