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7年第11期3-6,共4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卢秀容.对产生环境污染人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41-43. 被引量:4
-
2林智理.国际生态环境冲突的本质[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3):16-19.
-
3陈国阶.生态市建设的若干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1-5. 被引量:16
-
4智秀红,智秀娟.忻州地区玉米生产现状及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01A):83-83.
-
5熊缨.环境污染及其治理途径的经济学分析[J].特区经济,2009(4):255-256. 被引量:3
-
6彭文甫,周介铭,罗怀良,杨存建,赵景峰.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空气环境效应的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4):87-91. 被引量:10
-
7李岩峰,王广余.2001—2010年全球有人员死亡的灾害性地震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2011,32(11):16-20. 被引量:2
-
8俞卫忠,陈建.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建设的新高度[J].污染防治技术,2012,25(2):61-64. 被引量:1
-
9魏冉.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7):79-80. 被引量:1
-
10吴未,曹荣林.我看“概念规划”[J].城市规划,2001,25(8):72-76. 被引量:17
-
1邹晶,藤垣裕子,俞石洪(翻译).如何应对突发环境事故[J].世界环境,2012(2):10-15.
-
2I.勒普克,霓.日常生活中的新技术——社会过程与环境的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2002(2):101-102.
-
3纳宗会.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是建设安全文化的根本[J].社会主义论坛,2005(12):37-37.
-
4陈国阶.把握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内涵[J].决策咨询通讯,2003,14(3):51-53. 被引量:1
-
5本刊评论员.让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J].新闻三昧,2005(3):1-1.
-
6黄继鹏.努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城市林业,2008,6(3):8-10. 被引量:2
-
7何崇生,孙莉明.人口与环境[J].黑龙江环境通报,1994,0(Z1):12-13.
-
8李东.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59-64. 被引量:19
-
9刘小清.绿色营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探讨[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10):30-33. 被引量:10
-
10张晓光,王强,刘慧,李慧.大连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系统模型[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99-30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