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被引量:
7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e-Detecting Conclusions in Civil Lawsuit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测谎结论能否运用于诉讼有很大的争议性,其实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测谎结论能够证明案件的事实,并具有证据的属性,不应该被排除在诉讼之外。特别是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一些特点使测谎结论在其中有广泛的发挥空间,只要在程序上予以规范,测谎结论就能够作为证据运用。
作者
邹积超
机构地区
华东政法学院
出处
《中国司法鉴定》
2004年第3期24-26,33,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关键词
测谎结论
民事诉讼
证据制度
鉴定结论
测谎鉴定技术
分类号
D918.9 [政治法律—法学]
D925.1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9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3
1
约翰·帕尔马特."测谎"在中国何去何从?,2003.
2
刘晓丹.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的立法变迁和评析,2002.
3
何家弘.
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J]
.中国法学,2002(2):140-151.
被引量:110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美]乔恩·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5页.
2
[日]田口守一 刘迪等译.《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9页、第25页.
3
贺晓彬.《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A]..《证据学论坛》第1卷[C].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400页.
4
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28,722-723页.
5
[美]阿尔弗雷德·刘易斯.《血痕弹道指纹探奇》.何家弘译.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6
[美]尤金·布劳克.《刑事侦察百年奇观》.张鸣等译.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第134—140页.
7
澳大利亚:《The Queensl and Police Union》,June,1997.
8
“测谎仪还能办案吗?”.载《北京晚报》,2001年9月26日.
9
Black's Law Dictionary (Seventh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99, p. 48.
共引文献
109
1
王家宁,谢鹏.
从称谓之争到原理之辩——我国引入多道测谎技术40年来理论探索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20,40(2):31-38.
2
孙磊.
测谎结论成为法定证据的必然性[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04-107.
3
施宣羽.
论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J]
.天津法学,2011,27(1):104-107.
4
温新,张占伟,王宁.
浅析测谎技术在毒品犯罪案件侦查中的运用[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105-107.
被引量:1
5
于增尊.
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探讨[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8-111.
6
付翠.
测谎结论在证据网络体系中的价值解析——兼论测谎结论证据地位的发展趋势[J]
.政法学刊,2012,29(4):72-78.
被引量:4
7
孙敬.
测谎结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4-16.
被引量:2
8
印杰,徐立忠.
犯罪心理测试结论及其证据属性[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17(1):60-63.
被引量:1
9
陈结淼.
论测谎技术与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J]
.科技与法律,2002(4):100-104.
被引量:2
10
戴中祥.
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分析[J]
.人民检察,2005(05X):26-28.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45
1
陈刚.
证明责任法与实定法秩序的维护——合同法上证明责任问题研究[J]
.现代法学,2001,23(4):64-73.
被引量:22
2
郭艺,何培育.
测谎结论成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之证成[J]
.西部法学评论,2006(3):7-9.
被引量:3
3
廖明.
测谎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运用[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1,13(5):51-54.
被引量:4
4
宋英辉.
关于测谎证据有关问题的探讨[J]
.法商研究,1999,17(5):14-16.
被引量:34
5
何家弘.
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J]
.中国法学,2002(2):140-151.
被引量:110
6
赵杰.
论测谎结论的证据适用[J]
.江海学刊,2005(4):118-124.
被引量:15
7
王云婵.
关于测谎技术的证据价值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5):45-48.
被引量:3
8
罗永红.
论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J]
.理论与改革,2006(1):121-124.
被引量:5
9
汤维建.
论民事证据契约[J]
.政法论坛,2006,24(4):75-82.
被引量:28
10
吕泽华.
测谎结论作为证据的完善[J]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00-10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吴丹红.
民事诉讼中的测谎基于证据法角度的分析[J]
.中外法学,2008,20(6):881-899.
被引量:25
2
李锦昆.
测谎技术在公安侦查工作中运用的障碍[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3):97-99.
3
刘惠冲.
测谎结论的证据化及其应用[J]
.人民司法,2009(19):96-101.
被引量:1
4
刘洁.
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可采性吗?——兼论江苏淮安中院再审崔景涛诉陈德勤借款纠纷案[J]
.证据科学,2011,19(5):615-624.
被引量:2
5
潘志玉.
论测谎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可采性[J]
.政法论丛,2012(6):109-114.
被引量:3
6
赵小军.
论测谎契约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规制[J]
.东方法学,2017(2):32-41.
被引量:2
7
陆璐.
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运用的若干问题[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6,0(1):245-245.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陈幸欢,陆景亮.
民事诉讼测谎隐性适用检视与包容性规制路径——以207份判决书为样本[J]
.法治论坛,2023(1):299-313.
被引量:1
2
付凤,彭丽红.
多道心理生理测试技术证据能力的纠缠与厘定——从2020年司法部与最高法的规范冲突谈起[J]
.证据科学,2021(2):242-254.
被引量:3
3
戴承欢,蔡永彤.
测谎结论的制度之维:交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3):46-50.
被引量:2
4
陈宝富,蔡永彤.
测谎结论的制度之维:交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兼对高检发研字[1999]12号司法解释的质评[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5):625-630.
被引量:1
5
戴承欢.
证据学视野的测谎结论分析——以证据价值和证据能力为中心的考察[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6):15-18.
被引量:1
6
张峰,蔡永彤.
证据制度网络视野中的测谎结论——以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为中心的考察[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3):93-98.
被引量:4
7
汤鸣.
民事诉讼中的测谎问题——以41个案例为样本的分析[J]
.学习与探索,2010(5):128-131.
被引量:2
8
刘洁.
测谎结论在民事诉讼中具有可采性吗?——兼论江苏淮安中院再审崔景涛诉陈德勤借款纠纷案[J]
.证据科学,2011,19(5):615-624.
被引量:2
9
谭建华.
测谎结论的可采性研究[J]
.价值工程,2012,31(2):8-10.
被引量:1
10
罗飞云.
论民事诉讼中的测谎[J]
.当代法学,2012,26(4):47-52.
被引量:4
1
E.韦纳,高明秀(译).
民主会使你幸福吗?[J]
.国外社会科学,2009(6):153-154.
被引量:2
2
领导干部要自觉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J]
.党校科研信息,1993(18):1-1.
3
王长和,张斌.
济南市市中区办理代表建议做到代表满意群众放心[J]
.山东人大工作,1998(11):31-31.
4
崔敏.
试论刑事证据必须具有合法性[J]
.法学研究,1984,6(2):70-74.
被引量:2
5
戴福康.
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中不具有合法性[J]
.法学研究,1983,5(3):38-40.
被引量:3
6
章莉坚.
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应用测谎技术的现状、困境和出路[J]
.法治论坛,2011(1):147-152.
7
陈正沓,陆旭华.
当代鉴定罪证的科技手段[J]
.科技与法律,2003(2):107-109.
8
马杰.
证据的属性在刑事技术证据运用中体现的特殊性[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102-104.
9
曹玲玲,高权.
论刑事证据的属性[J]
.大庆社会科学,2008(3):123-125.
10
姚克利.
培植政府信用刻不容缓[J]
.大连干部学刊,2002,18(4):36-37.
被引量:5
中国司法鉴定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