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的现代化测量探索
被引量:
2
An exploration of the measurement of human moderniz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的现代化是指个体为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形成的现代观念与行为。这些观念与行为可以分成四个维度 :时间维度、主体维度、价值维度和规则维度。在维度中的不同取向 ,可以测量个体的现代化程度。在成都的调查已经指出了成都人的现代化程度 ,而且这些量度也得到了统计分析支持。
作者
李东山
机构地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天府新论》
2004年第5期85-90,共6页
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变迁研究"课题的中期成果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信度
效度
成都人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1
金奇.
人的现代化素质略论[J]
.北京社会科学,2002(2):143-146.
被引量:10
2
尚可贤.
关于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问题刍议[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0(1):4-6.
被引量:1
3
邹吉君,曲卫君.现代化的内涵及人的现代化[J]东岳论丛,2000(0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英格而斯:《人的现代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
叶朗:《谈谈人文教养与人为学科》[A],《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C],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版。
3
邹东涛.《哲学社会科学,把创新写在新世纪的旗帜上》[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
4
转引自成有信:《现代教育引论》[M],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版。
共引文献
9
1
杨帮兴,尤芮可.
科普资源配置对公民现代化素质的影响研究——基于31个省域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科普研究,2022,17(5):66-74.
2
曹芳.
人的素质现代化的逻辑分析[J]
.黑河学刊,2008(3):141-142.
3
赵晶.
浅论人的现代化素质[J]
.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7-19.
4
范晨虹,谢方芳.
现代化理论视角下媒介与公众科学素养之关系[J]
.今传媒,2014,22(5):16-18.
5
胡献忠.
践行核心价值观与现代人格生成——当代中国青年成长中的重要命题[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1(1):80-84.
6
单培勇,高居家.
人的现代化概念界定的学理依据与内容重构的价值取向[J]
.新乡学院学报,2015,32(8):1-5.
7
雷丽铃,黄利会.
媒介接触对恩施州留守人口现代性的影响[J]
.昭通学院学报,2016,38(1):106-112.
8
宋辉,刘衡宇.
中国农民现代化问题研究之现状与反思[J]
.社科纵横,2016,31(11):56-62.
被引量:3
9
张峰,栾淳钰.
“人的现代化”:研究述评与展望[J]
.社会科学动态,2024(9):35-46.
同被引文献
18
1
孙立平.
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J]
.青年研究,1985(4):15-19.
被引量:5
2
李静.
民族交往心理构成要素的心理学分析[J]
.民族研究,2007(6):22-32.
被引量:52
3
马戎.
现代中国民族关系的类型划分[J]
.社会,2008,28(1):1-23.
被引量:22
4
马戎.
中国人口跨地域流动及其对族际交往的影响[J]
.中国人口科学,2009(6):2-13.
被引量:66
5
李静,刘继杰.
影响新疆族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分析[J]
.新疆社会科学,2012(5):55-62.
被引量:19
6
刘庸.
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社区民族关系比较研究——以甘青宁三省区的四个社区为例[J]
.青海社会科学,2013(2):130-136.
被引量:2
7
马忠才,赫剑梅.
族际职业地位分层及其决定因素——西部地区回族与汉族的比较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14(2):116-125.
被引量:15
8
郝亚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3):9-13.
被引量:132
9
李黎明,李晓光.
族群、社会资本与收入差距——对西北族群和西部汉族的比较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5):161-171.
被引量:11
10
王庚.
校园科层下大学生交往模式的跨族群比较[J]
.青年研究,2018(1):66-7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郭小弦,李晓光.
族际交往中的“石榴籽效应”——个体特征、网络结构与社会效应[J]
.民族研究,2022(2):1-20.
被引量:14
2
郭小弦,李晓光.
族际交往中的“石榴籽效应”——个体特征、网络结构与社会效应[J]
.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22(8):62-77.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王丹丹.
清代的满文教育与东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4(1):122-128.
被引量:1
2
陈纪,曾泓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各民族社会资本建设视角[J]
.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6(6):57-66.
被引量:3
3
白艳丽.
传播学视角下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45-51.
被引量:6
4
张楠.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述评[J]
.理论视野,2022(12):86-92.
5
任天浩,朱晓曦.
西部民族地区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国家认同感的积极影响——基于宁夏三县(区)民族村的调查[J]
.民族学刊,2022,13(9):55-64.
被引量:2
6
晏月平,李昀东.
族际交往与贫困脆弱性——基于中国边疆地区民族社会发展调查(CBSS)数据的分析[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3):74-83.
被引量:4
7
申光明,李向平.
中国本位:家国秩序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0-37.
被引量:1
8
吴本健,罗玲.
数字经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5):54-64.
被引量:2
9
董翀,邹海霞.
少数民族的国家通用语态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J]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3,35(3):53-61.
10
李晓光,程诚,王奕轩.
百年社会变迁中满族的教育获得——基于对1910-1980年出生世代的历史考察[J]
.社会学评论,2023,11(6):167-186.
1
傅明.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几点思考[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38-41.
被引量:1
2
傅明.
论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党的十六大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4-7.
3
李运明.
中西封建城市差异性比较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104-107.
被引量:1
4
吴明贵.
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性[J]
.晋阳学刊,1990(4):65-71.
5
李贺平.
社会保障研究范式的权利论转向[J]
.社会科学战线,2012(4):184-189.
被引量:5
6
管健.
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J]
.江淮论坛,2007(5):110-115.
被引量:28
7
蒋承勇.
审美心理机制的差异性与反映生活的不同取向——对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1991(1):320-328.
8
安秋玲.
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的不同取向及其演变关系[J]
.心理科学,2009,32(6):1511-1513.
被引量:7
9
伍学军.
社会(学)理论:整合、瓦解,还是多元分化?[J]
.河北学刊,2004,24(3):98-101.
被引量:1
10
徐婷,王益宝.
员工幸福感研究综述[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10(5):80-83.
被引量:10
天府新论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