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而且对于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城市化进程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途径、制约因素 。
作者
王顺安
机构地区
兰州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出处
《甘肃科技》
2004年第6期18-20,共3页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现代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对策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49.21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薛军民.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J]
.财经研究,2003,29(4):55-60.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李实.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
.中国社会科学,1999(2):16-33.
被引量:396
2
黄平,E.克莱尔.
对农业的促进或冲击:中国农民外出务工的村级研究[J]
.社会学研究,1998(3):73-84.
被引量:43
3
[1]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
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5
蔡昉.劳动力流动对市场发育、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世界,2000,(6).
6
赵耀辉.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
.经济研究,1997,32(2):37-42.
被引量:522
7
张晓辉.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实证描述及变化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1(6):11-16.
被引量:46
8
朱玲.
非农产业活动对农户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J]
.经济研究,1992,27(3):23-30.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23
1
程峰,殷国辉.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1):33-35.
被引量:7
2
陈六新,谢天帅.
农村经济组织演变的博弈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3):370-372.
被引量:1
3
邢震,金正庆.
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及其解决对策[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53-54.
4
刘秀英,尚筱泓.
对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探讨[J]
.生产力研究,2004(8):46-47.
被引量:1
5
刘卫星.
城市农民工与农民市民化[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78-81.
被引量:13
6
汪浩,朱德开,张谋贵.
职业培训与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24-2425.
被引量:4
7
杨军芳,吴清华.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相关效应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438-2439.
被引量:1
8
陈仲常,臧新运.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差异与跨区流动度的估量[J]
.经济问题,2006(1):49-51.
被引量:12
9
蒙永亨,孙良媛.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6,22(1):105-108.
被引量:6
10
王婧,赵俐.
高度危险行业农民工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J]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3):77-7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8
1
黄振华.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91-1292.
被引量:6
2
http://www.cnid.gov.cn/news_view.php?classid=85&unid=332,建设部网站:北京53万建筑业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群体性事件下降逾六成,2007.12.
3
http://www.gov.cn/banshi/2005-08/05/content_20697.htm,中国政府网站t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修正).
4
http://news.xinhuanet.com/employmem/200708/10/coment_6505489.htm,新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8.
5
李恒.
外出务工、消费导向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5):21-24.
被引量:2
6
原新.
二元经济论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兼论中国劳动力转移[J]
.人口与经济,1998(2):44-48.
被引量:14
7
董晓波.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379-380.
被引量:6
8
李金龙,李家林.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若干思考——兼谈阜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2):24-3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李博,张之峰,张随榜.
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农民工组织管理[J]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1):175-178.
2
林绍贵.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中州大学学报,2009,26(4):8-1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慧仙.
职业教育促进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5(9):190-191.
被引量:2
1
周泉.
探究企业筹资过程中的风险防范[J]
.财经界,2014(27):91-91.
被引量:1
2
苏畅.
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J]
.中国集体经济,2016(28):13-14.
3
汪凌云.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农药工业又好又快发展[J]
.农药市场信息,2010(9):4-6.
4
九部委联合发文支持会计所“走出去”[J]
.财政监督,2008(6):79-79.
5
本刊记者.
九部委联合发文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J]
.财务与会计,2008(3):8-8.
被引量:1
6
冯素琴.
提高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水平方式经验谈[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8):32-33.
7
冯亮.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途径的研究[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55-57.
被引量:3
8
杜正枝.
浅析传统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的方式途径[J]
.中国科技信息,2006(4):200-200.
9
陈凌.
新媒体带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与创新[J]
.东方企业文化,2014(1S):377-377.
10
王长江.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
.会计师,2014(5):8-9.
甘肃科技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