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部地区边缘化解析
被引量:
10
Parsing the Peripherization of the Middle Distric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中部地区出现了制造业衰退、就业萎缩、劳动力外流、生产要素外流等明显的“问题区域”特征。它是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整体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形势下,中部地区被逐步“边缘化”的结果。因此,中央政府对地区发展格局的宏观调整,就变得十分急需和紧迫了;同时,中部地区也应积极调整思路,通过培育城市经济圈、打造经济增长极等措施,来努力减轻和消除“边缘化”的趋势。
作者
杨云彦
秦尊文
机构地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中部地区
边缘化
区域经济政策
分类号
F06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72
1
刘谟炎.
论我国中部地区崛起——以江西省为例[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S1):12-15.
被引量:2
2
容观夐.
海南岛黎族区发现的新石器[J]
.考古,1956(2):38-41.
被引量:3
3
苏辛.
边缘地带[J]
.中国远程教育,2004(06S):1-1.
被引量:1
4
李清均.
资源型省份的边缘化倾向——黑龙江1980—2002年期间经济增长绩效实证分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3):75-79.
被引量:4
5
杨云彦,秦尊文.
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J]
.中国城市经济,2004(9):28-31.
被引量:8
6
杨云彦,秦尊文.
论“中部崛起”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3-8.
被引量:18
7
陈晓华,张小林.
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与影响——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5):413-418.
被引量:24
8
王小广.
中部振兴新战略:培育第二增长极[J]
.财经界,2004(11):78-82.
被引量:3
9
陈秀山,徐瑛.
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117-129.
被引量:225
10
陈文科.
“中部崛起”与湖北“十一五”发展[J]
.江汉论坛,2004(12):5-1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0
1
秦尊文.
中部地区的战略定位: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5,23(2):9-14.
被引量:9
2
张鹏.
关于以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推动中部经济发展的建议[J]
.金融与经济,2005(6):51-53.
3
蒋月锋.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量化分析[J]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3):20-22.
4
覃成林,唐永.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塌陷”特征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6-9.
被引量:19
5
蒋月锋.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探究[J]
.沈阳大学学报,2006,18(6):20-22.
被引量:3
6
覃成林,吕化霞,周二黑.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特征分析[J]
.学习与实践,2007(3):30-36.
被引量:2
7
蒋姣蓉.
产业地理集中与地区经济差距[J]
.生产力研究,2008(9):109-111.
8
廖继武,周永章.
海南开发过程中的西部边缘化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5):21-26.
被引量:6
9
龚坤涛,焦宏伟.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础理论分析[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3):57-58.
10
王盈,罗小龙,刘晓曼.
后发展地区区域一体化的问题、特征与建议——对中部江西省丰樟高地区区域一体化的实证分析[J]
.现代城市研究,2014,29(10):75-8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关付新.
中部传统农区信贷市场特征与农村金融制度创新[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5):31-33.
被引量:1
2
喻新安,杨兰桥.
我国内陆地区增长极的培育与形成——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背景下的区域布局与政策选择[J]
.区域经济评论,2013(1):75-82.
被引量:5
3
任玉岭.
中部崛起的环境优势及政策建议[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3(4):1-4.
被引量:1
4
张文雷.
长江沿岸区域经济带的综合优势与基本功能[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81-85.
被引量:2
5
米运生,李永杰.
中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4(3):45-51.
被引量:6
6
朱丽萌,陈志伟.
构建汉长昌都市圈 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J]
.学习与实践,2007(4):50-53.
被引量:5
7
朱丽萌.
关于南昌城市发展的思考[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3):5-9.
被引量:4
8
米文通.
中部崛起与风险投资[J]
.当代经济,2007,24(09S):110-111.
被引量:1
9
费罗成,程久苗,王秉建,吕军.
全局主成分法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应用——以中部地区为例[J]
.统计教育,2008(9):44-47.
被引量:2
10
费罗成,程久苗,沈非,张明锋.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比较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5):90-94.
被引量:18
1
杨云彦.
中部崛起的理论与政策思考[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10,20(1):36-40.
被引量:5
2
杨云彦,秦尊文.
论“中部崛起”与武汉城市经济圈建设[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6):3-8.
被引量:18
3
法悟,陆杰.
“中部崛起”系列报道之四——“九省通衢”摆龙腰[J]
.中国经济周刊,2005(13):12-18.
被引量:1
4
陆治原.
对我国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认识和建议[J]
.财政研究,2002,18(10):33-35.
5
熊熙宝.
试论宏观调控体制改革的深化[J]
.江西财税与会计,2000(12):10-11.
被引量:3
6
郑新立.
1999年宏观调控的着力点是继续扩大内需[J]
.经济管理,1999,25(2):10-11.
被引量:3
7
王素清.
“震”辐之隅 难撼大局——汶川地震考验中国经济的承受力[J]
.中国经济信息,2008(11):20-21.
8
王健君.
“十五”计划中期盘点[J]
.瞭望,2004(23):11-13.
9
朱新宏,郑国彪,周锦颂,詹卫红.
一年来深圳经济发展的特征和今后应注意的问题[J]
.特区经济,1994(1):20-21.
10
走向成熟的宏观调控[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4):32-32.
江汉论坛
200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