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98-200,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19
-
1《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要目[J].历史研究,2000(1). 被引量:4
-
2中国诗歌押韵的起源[J].中国社会科学,1998(4):137-152. 被引量:6
-
3王海明.平等新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8(5):52-68. 被引量:85
-
4万俊人.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的勃兴与承诺[J].求索,1993(1):33-39. 被引量:3
-
5王万举.1999,中国选择理性[J].社会科学论坛,1999(3):50-52. 被引量:3
-
6周祥森.《史学月刊》在京顾问编委座谈会纪要[J].史学月刊,2000(3):151-151. 被引量:4
-
7《近代史研究》2000年各期目录[J].近代史研究,2000(6):311-314. 被引量:8
-
8《近代史研究》2001年各期目录[J].近代史研究,2001(6):311-314. 被引量:4
-
9《民国档案》2000年总目[J].民国档案,2000(4):111-112. 被引量:5
-
10《近代史研究》2002年各期目录[J].近代史研究,2002(6):311-31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53
-
1虞和平.中华民国通史编撰体系的回顾与检讨[J].史学理论研究,2021(2):100-113. 被引量:1
-
2胡军,孙友祥.现代行政公正的伦理导向:平等、自由与诚信[J].行政论坛,2004,11(4):18-20. 被引量:1
-
3王遂敏.马克思哲学文本研究的方法论省思[J].襄樊学院学报,2004,25(4):30-33.
-
4彭启福,胡梅叶.“实践—文本”诠释学: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理范式[J].江海学刊,2004(5):45-48. 被引量:5
-
5吴朝阳.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如何可能?——近年来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逻辑路径述评[J].兰州学刊,2004(5):55-57.
-
6胡梅叶.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与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J].巢湖学院学报,2005,7(2):5-8. 被引量:1
-
7刘可风,王蕾.论现代性社会的伦理精神[J].襄樊学院学报,2005,26(4):5-9. 被引量:1
-
8董守海.现代性危机中的伦理诉求[J].探索与争鸣,2006(6):44-45.
-
9彭人哲.儒家道德与现代人生修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1):4-9. 被引量:2
-
10杨姝莉.论行政公正的实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2):134-135. 被引量:1
-
1《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总目[J].中国社会科学,2004(6):199-201. 被引量:3
-
2《中国社会科学》编辑委员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7(2):1-1.
-
3《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总目[J].中国社会科学,2011(6):218-220.
-
4欢迎订阅《中国社会科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6(5):32-32. 被引量:2
-
5《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总目[J].中国社会科学,2012(12):201-205.
-
6《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总目[J].中国社会科学,2008(6):201-203. 被引量:1
-
7《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总目[J].中国社会科学,2010(6):217-219.
-
8《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总目[J].中国社会科学,2005(6):202-204. 被引量:3
-
9《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总目[J].中国社会科学,2006(6):199-201. 被引量:1
-
10《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总目[J].中国社会科学,2007(6):201-20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