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旧工艺制成铁观音的品质化学比较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分析了铁观音初制工艺的差别,对新旧工艺制成的铁观音品质进行比较,从化学上简单定性地解释了新旧工艺制成铁观音色泽、香气、滋味、外形等品质差异的本质。
作者
高水练
林郑和
郝志龙
陈梁城
机构地区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4年第3期27-28,共2页
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铁观音茶
生产工艺
品质特征
化学本质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46
参考文献
7
1
吉克温.
福建省主要名优乌龙茶的品质特征与加工工艺(1)[J]
.福建茶叶,2001,24(2):7-9.
被引量:5
2
叶榕,叶锦凤.
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的改进[J]
.福建茶叶,2003,26(3):48-49.
被引量:10
3
许信泉.
浅谈夏茶空调做青工艺技术要点及注意的问题[J]
.福建茶叶,2004,27(2):28-28.
被引量:5
4
吉克温,金心怡,苏益平.
乌龙茶空调制茶技术要点[J]
.福建茶叶,2004,27(1):16-16.
被引量:10
5
蔡建明.
安溪铁观音品质形成的生化原理初探[J]
.福建茶叶,1994,17(1):8-12.
被引量:13
6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J]
.茶叶科学,2003,23(1):31-37.
被引量:50
7
檀遵銮,吴锋.
浅析我省台式乌龙茶生产工艺特点[J]
.福建茶叶,2004,27(2):33-3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郭雅玲,陈华,伍豹,兰成坤.
台式乌龙茶整形技术分析[J]
.福建茶叶,1995(1):27-29.
被引量:5
2
曾钟,郭雅玲,叶宝存.
台式乌龙茶初制技术[J]
.福建茶叶,1996(1):25-27.
被引量:8
3
王达.中国名优茶选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54-162.
4
福建省茶学叶会.福建名茶[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7.
5
林正奎 华映芳 谷豫红 等.中国福建铁观音茶、色种茶、武夷水仙茶和武夷奇种茶的香气成分研究[J].植物学报,1984,26(5):513-522.
6
骆少君 濮荷娟 郭雯飞.不同品种乌龙茶的香气特征及其与品质等级的相关性[J].福建茶叶,1987,2:11-20.
7
竹尾忠一(程启坤译).乌龙茶的香气及其特征[J].国外农学-茶叶,1984,2:16-22.
8
吴秋儿.
福建乌龙茶香气特征的比较[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89,18(1):62-66.
被引量:18
9
戴素贤,陈国本,崔堂兵,钟学文.
做青强度对岭头单枞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1998,17(5):32-35.
被引量:24
10
陈荣冰,张方舟,黄福平,游小妹.
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J]
.茶叶科学,1998,18(2):113-118.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
78
1
袁华芳,侯冬岩,回瑞华,刁全平.
紫外光谱法比较乌龙茶和乌龙茶嫩茎中的茶多酚含量[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4):53-55.
被引量:7
2
郑振耀,曹志凯,江青茵,陈忠.
矢量变频器在茶叶烘焙时间控制中的应用[J]
.仪器仪表学报,2005,26(z1):868-869.
被引量:1
3
陈晓栋,黄伙水.
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
.福建茶叶,2009,32(2):20-21.
被引量:8
4
刘晓霞,郑文佳,郑道芳,申东,赵华富.
贵州青茶工艺试验初报[J]
.贵州茶叶,2010,38(2):38-41.
5
高水练,林郑和,郝志龙,陈梁城.
新工艺增强安溪铁观音“音韵”的技术措施[J]
.茶叶科学技术,2004(2):37-38.
被引量:2
6
廖琼满.
安溪铁观音优异品质成因综述[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35-36.
被引量:7
7
袁弟顺.
福鼎大毫制作乌龙茶初报[J]
.福建茶叶,2004,27(4):12-12.
被引量:3
8
陈洪德,陈清宝,张明泰.
安溪县不同地域铁观音茶采制及品质差异[J]
.中国茶叶加工,2005(2):40-41.
被引量:6
9
黄美燕,周光雄,金钱星,徐珍霞.
鸡蛋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4):50-51.
被引量:20
10
孙云,金心怡,苏益平,杨伟丽,陈水吉.
乌龙茶不同温度冷做青工艺试验及机理探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3):309-312.
被引量:26
同被引文献
83
1
陈晓栋,黄伙水.
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
.福建茶叶,2009,32(2):20-21.
被引量:8
2
高水练,林郑和,郝志龙,陈梁城.
新工艺增强安溪铁观音“音韵”的技术措施[J]
.茶叶科学技术,2004(2):37-38.
被引量:2
3
廖琼满.
安溪铁观音优异品质成因综述[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35-36.
被引量:7
4
翁建业.
安溪铁观音的发展思路[J]
.中国茶叶加工,2004(4):13-14.
被引量:5
5
何孝延.
乌龙茶香气成分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
.茶叶科学简报,1994(4):5-8.
被引量:6
6
何电源,许国焕,范腊梅,廖先苓.
茶园土壤的养分状况与茶叶品质及其调控的研究[J]
.土壤通报,1989,20(6):245-248.
被引量:23
7
蔡建明.
安溪铁观音品质形成的生化原理初探[J]
.福建茶叶,1994,17(1):8-12.
被引量:13
8
陆锦时.
茶树品种营养元素的研究[J]
.中国茶叶,1989,11(6):27-29.
被引量:8
9
徐飙,郑惠丰.
气候因素对安溪铁观音品质风格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5(3):30-32.
被引量:8
10
冯廷佺.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J]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9
1
杨文俪.
不同做青方式对铁观音做青叶态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J]
.茶业通报,2022,44(2):63-66.
被引量:2
2
陈晓栋,黄伙水.
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
.福建茶叶,2009,32(2):20-21.
被引量:8
3
焦杨,王登良.
乌龙茶传统做青与现代做青新工艺[J]
.广东茶业,2010(5):23-26.
被引量:8
4
李忠,陈军,林登贵,陈龙怀.
浅析影响铁观音品质的几个因素[J]
.茶叶科学技术,2011(3):28-31.
被引量:8
5
辛伟,洪永聪,卢莉,王飞权.
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音韵”的感官审评及品质化学比较[J]
.武夷学院学报,2012,31(5):38-40.
被引量:7
6
文祎,王振,蔡淑娴,刘仲华.
铁观音茶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7):294-299.
被引量:7
7
吴金松,张岩,陈晓培,耿广威,丁德刚,徐军,王保营.
铁观音茶末多糖的分离纯化和抗氧化活性[J]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1):66-71.
被引量:6
8
陈佳星,赵姚姚,余丽娟,祝珊珊,毕丽伟.
铁观音茶膏制备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J]
.食品科技,2021,46(7):112-115.
被引量:1
9
姜炫旭,周辉,叶钰珊,刘仲华,魏月德,杨江帆,金恩惠,何普明,李博,吴媛媛,屠幼英.
铁观音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行为的影响及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22,48(1):68-7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6
1
刘永欣.
武夷岩茶初加工工艺技术——以‘肉桂’品种为例[J]
.茶业通报,2023,45(2):80-84.
2
杨文俪.
不同做青方式对铁观音做青叶态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J]
.茶业通报,2022,44(2):63-66.
被引量:2
3
林燕萍,金心怡,郝志龙,黄毅彪.
茶叶物理特性及乌龙茶造型工艺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1,33(2):9-13.
被引量:12
4
黄毅彪,陈济斌,郝志龙,林燕萍,金心怡.
乌龙茶振动摇青双因素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340-342.
被引量:3
5
李文萃,汤一.
龙泉金观音夏暑茶加工工艺探讨[J]
.茶叶,2012,38(2):99-101.
被引量:2
6
辛伟,洪永聪,卢莉,王飞权.
不同做青风格安溪铁观音“音韵”的感官审评及品质化学比较[J]
.武夷学院学报,2012,31(5):38-40.
被引量:7
7
陈进火.
不同做青处理方式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98-298.
被引量:2
8
陈进火.
不同发酵程度对铁观音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J]
.福建茶叶,2013,35(5):6-7.
被引量:3
9
何细萍,杨碧敏,李文亮.
安溪铁观音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2):305-305.
10
颜明娟,林琼,吴一群,张辉,蔡顺香,陈子聪.
不同施氮措施对茶叶品质及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2014,23(3):452-456.
被引量:65
1
周建弟,蒋予箭,邹慧君,谭檑华,沈斌.
新旧工艺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高级醇的变化研究[J]
.中国酿造,2012,31(8):29-32.
被引量:12
2
陈玉琼,曾维超,孟燕,向班贵.
藤茶新工艺加工过程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3):441-444.
被引量:12
3
郭玉宝,裘爱泳,徐霞.
食品加工对植物甾醇影响[J]
.粮食与油脂,2003,16(3):16-18.
4
林郑和,陈梁城,郝志龙,高水练,谢芬.
我国乌龙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5,28(2):33-34.
被引量:5
5
文国华,罗向上,王准,杨伟丽.
新产品曲红茶的品质化学研究[J]
.茶叶通讯,2007,34(2):4-7.
6
姜发堂,张声华.
橙汁中沉淀物的化学本质和前体物的研究[J]
.湖北工学院学报,1995,10(3):56-60.
被引量:8
7
朱先明,杨伟丽.
乌龙茶加工技术及其品质化学因子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1,17(A11):642-650.
被引量:6
8
王月根,程启坤,阮宇成.
四十年来我国茶叶品质化学与检验研究的回顾(续)[J]
.中国茶叶,1991,13(2):16-17.
被引量:1
9
P.Ribéreau-Gayon.,Y.Glories.,A.Maujean.,D.Dubourdieu.,薛洁.
葡萄酒主要感官缺陷的化学本质、形成原因和结果[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6(2):48-51.
被引量:4
10
林郑和.
我国红茶品质化学的研究[J]
.茶叶科学技术,2006(3):9-10.
被引量:17
茶叶科学技术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