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工程和实践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被引量:11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8期9-10,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91
-
1仝月荣,陈江平,李翠超.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56-61. 被引量:64
-
2苗吉,徐雷,刘春燕,张瑞甫,胡玉定.构建实践性设计竞赛平台,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3):142-145. 被引量:8
-
3郭建维,崔英德.我国高校产学研联合教改的探索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68-70. 被引量:1
-
4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1):12-20. 被引量:802
-
5查建中,冯磊,Lambda Verdonck,何永汕.中国工科生源的需求分析(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9-46. 被引量:15
-
6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6(3):1-6. 被引量:908
-
7林有希,高诚辉.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创新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z1):57-59. 被引量:1
-
8梁伟.依托社会资源共建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95-96. 被引量:4
-
9许茂祖,张桂花.创新:21世纪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素质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47(S1):65-67. 被引量:1
-
10蔡少甫,沈亦鸣.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加强生产劳动实践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1991(2):46-5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1
-
1王钦若,谢云,鲍鸿,陈少华,罗小燕.电类工程实践体系的建构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B09):28-30. 被引量:6
-
2陈伟炯,梁伟波,席永涛,葛育英,秦庭荣.航海技术专业安全管理素质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3):71-79. 被引量:2
-
3唐立敏,奚柏君,楼利琴.走出象牙塔,纺织工程“3+1”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115-116. 被引量:5
-
4高诚辉.机械类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的架构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3):44-46. 被引量:6
-
5朱舜翊,王静,彭宇宁.把握工程前沿,注重学生工程训练[J].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10):141-142.
-
6马从国,倪伟.电气信息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88-89. 被引量:7
-
7陈焕明,刘志和.回归工程的焊接工装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05-108. 被引量:3
-
8雷进生,张京穗,张国栋,杨俊.土木工程实习教学动态立体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136-140. 被引量:5
-
9张勇,邹志荣.农业院校中设施工程设计实践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320-322.
-
10张志坚,杨雷,宋跃.升华创新实验室功能,提升学生工程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1):76-7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6
-
1孙华.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4):83-84. 被引量:1
-
2肖江.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教学经验浅谈[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S1):76-77. 被引量:1
-
3刘彦鹂,杨振兰,周展怀.电工电子实训课的教学与实践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B12):147-148. 被引量:22
-
4何国琼,谭祖跃.纺织工程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135-136. 被引量:5
-
5朱从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J].机械管理开发,2009,24(4):179-181. 被引量:2
-
6朱从容.地方性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116-118. 被引量:9
-
7管爱枝,施于庆,王瑞金,喻彩丽.模具CAD/CAE/CAM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2):153-156. 被引量:10
-
8施于庆,管爱枝,祝邦文,王瑞金,喻彩丽,凌玮.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5):456-460. 被引量:30
-
9吕红明.以“卓越计划”为契机,探索地方高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1,30(14):219-220. 被引量:2
-
10张晓东,杨建宇,杨璐,王忠义,杨建华,刘红岩,刘尚民,陈昕.农业院校电气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193-198. 被引量:1
-
1王浩,官颂.面向“大工程观”的机务实训教学研究[J].科技视界,2013(31):56-56.
-
2王正洪,陈志刚.论工程教育对工程现实的回应[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30-31.
-
3李兰平.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5(01Z):36-37. 被引量:2
-
4平源,李慧娜.地方院校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若干问题分析[J].科技资讯,2014,12(10):149-150.
-
5水淼淼.迷你长焦 富士S1000fd[J].数码先锋,2008,0(5):13-15.
-
6邓元德.《园林工程测量》实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8(18):330-330. 被引量:2
-
7张蕊.以“卓越计划”为参照的日语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183-183. 被引量:2
-
8郭亚琴.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博览,2014(33):228-228.
-
9杨莉,赵晖,陈海英.环境工程专业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3,29(1):181-183. 被引量:8
-
10魏保立,王建声,苏晓慧.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探析[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104-10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