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早籼中优早3号的特征特性及应用技术
被引量:2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8-9,共2页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1
-
1黄发松,胡培松,罗炬.我国出口优质籼米新品种与国外优质米品种比较[J].中国稻米,1994(2):6-7. 被引量:2
-
2胡培松,罗炬.优质高产新品种“中香1号”[J].中国稻米,1994(2):25-25. 被引量:3
-
3赵正洪,黄发松,劳绍雄,龚超热.香型优质稻湘晚籼5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1994(2):2-3. 被引量:4
-
4黄河清 赵则胜.水稻香味的遗传研究.中国特种稻学术研究讨论会论文选[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89-91.
-
5李英才.特殊稻种--香粘早[J].广西农业科学,1989,(2):28-28.
-
6江西省农业厅粮油处.中香1号.优质米标准及品种资料汇编[M].,-.58-59.
-
7李阳生 赵则胜 等.早香17香味性状的遗传初报.中国特种稻学术研讨会论文选[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2.94.
-
8段传嘉,段永红.“八五”期间湖南常规水稻育种进展[J].作物研究,1997,11(1):29-31. 被引量:3
-
9周少川,柯苇,陈建伟,缪若维.广东优质稻品种系谱分析[J].中国稻米,1998,4(1):6-9. 被引量:16
-
10何登骥.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 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J].湖南农业科学,1998(4):8-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
-
1游晴如,黄庭旭.稻米香味的研究与育种利用[J].福建稻麦科技,2002,20(3):30-33. 被引量:21
-
2段永红.湖南稻种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种业,2004(8):15-16. 被引量:2
-
3黄庭旭,江文清,游晴如,周仕全,刘端华,谢冬容,邱慧明.籼型香稻恢复系大粒香-15的选育与利用[J].福建农业学报,2006,21(2):83-88. 被引量:11
-
4张子军,冯永祥,吕艳东.寒地早粳稻稻种资源品质状况评价[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20(3):30-33.
-
1陈惠玉.优质早籼新品种“86—70”[J].福建农业科技,1993,24(5):5-5.
-
2张光生.优质早籼中优早3号的性状及栽培要点[J].湖北农业科学,1994,33(2):11-11.
-
3谢东,王元森,骆志坚.优质早籼新品种“榕农705”及其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01,19(S1):9-10.
-
4杨远柱,廖松贵,龙天建.优质早籼新品种湘早籼13号介绍[J].种子,1994,13(2):62-63.
-
5程乐根,郑森,王大林.高产优质早籼舟优903的引进与开发利用[J].湖南农业科学,1998(3):17-17.
-
6马良勇,夏晓军,邱小辉,赵美玲,李西明.优质早籼“中优早8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1997,11(4):43-43.
-
7何秀夫.优质早籼舟优903产量表现、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1994,35(6):293-294.
-
8王元森,谢东,骆志坚.优质早籼新品种——榕农705[J].福州农业科技,1999(1):41-41.
-
9谢东,王元森,等.优质早籼新品种“榕农705”及其栽培技术[J].福州农业科技,2001(1):24-27.
-
10朱智勇,朱忠恬.优质早籼郴优早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湖南农业科学,1998(1):2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