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史浩《采莲舞》的多圆结构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莲舞》是宋代队舞的代表作,诗、词、音乐、歌舞交互错置。要理清唐宋歌舞向元曲发展的轨迹,就不能忽视宋代队舞文学的存在。本文拟就《采莲舞》这一文学样式所显现的舞蹈文化由个体回旋到整体圆场的突破、舞场上循弧道圆的圆场原理、音乐流程的回归等多圆结构与多元文化的构成进行探微。
作者
杜兴梅
机构地区
广东省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0-113,共4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史浩
《采莲舞》
宋代
队舞
多圆结构
文学样式
舞蹈文化
圆场原理
音乐流程
多元文化
舞蹈形态
分类号
J7 [艺术—舞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
1
王东涛.
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96(2):40-44.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15
1
黄佳.
浅析宗教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J]
.电影评介,2008(12):83-84.
2
杜兴梅.
《采莲舞》的多圆结构与多元文化[J]
.舞蹈,2001(2):55-57.
3
恽彩锋.
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的“和”理念[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2):45-47.
被引量:2
4
张虹.
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对友禅图案起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0(11):50-51.
被引量:8
5
陈燕翔,宋玲.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批判与继承[J]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3):59-61.
6
王峰.
儒家音乐思想与中国古典音乐的关系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3):164-165.
被引量:1
7
周钟.
近三十年我国佛教音乐哲学研究述评[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3):53-53.
被引量:2
8
刘红星.
以佛救心——苏东坡与禅学的辩证延伸[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30(6):75-78.
9
徐琳.
论二胡演奏艺术中“禅宗境界”之体会[J]
.音乐时空,2014,0(23):39-39.
被引量:1
10
王峰.
儒家音乐思想对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影响——传统儒家音乐审美观念在创作中的体现与透视[J]
.音乐创作,2015(3):143-14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
1
吴文光,赵晓楠.
关于大曲《柘枝令歌头》、《柘枝令》俗字谱及其考、译[J]
.中国音乐学,2000(4):71-82.
被引量:7
2
杜兴梅.
为音乐文学正名[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9(6):37-38.
被引量:1
3
杜兴梅,杜运通.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序[M].北京.线装书局,2011.
4
江涛.
大足石刻:一部承载儒释道三教融合思想的文化巨著[J]
.中国文化遗产,2009(2):54-64.
被引量:7
5
周安平.
渗透着世俗化、地方化审美意识的佛教艺术——宋代大足宝顶山石刻[J]
.雕塑,2010(1):72-73.
被引量:1
6
赵晓岚.
论史浩《鄮峰真隐大曲》及唐宋宫廷大曲之别[J]
.文学遗产,1999(5):91-93.
被引量:3
7
朱思虎.
佛教造像的中国化──一个逐步世俗化的过程[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5):22-25.
被引量:3
8
郭丽.
宋代杂舞考论[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4):48-56.
被引量:1
9
杜兴梅.
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发展轨迹扫描[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21(4):23-2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周芬,张如安.
论宋代鄞县史氏家族的文学创作[J]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60-64.
被引量:2
2
王婧.
大足石刻中的宋代舞蹈图像探微[J]
.芒种,2012(21):197-198.
3
夏令伟.
论史浩撰制《鄮峰真隐大曲》的背景与条件[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8(2):34-39.
被引量:2
4
王富鹏.
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研究的新突破——评杜兴梅、杜运通《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3(5):66-68.
5
李雪薇.
宋代《采莲》舞考[J]
.尚舞,2024(8):72-7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新立.
近十年两宋家族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3(3):1-5.
2
黎国韬.
再论“旦”脚的起源与形成[J]
.文艺研究,2013(3):95-106.
被引量:2
3
张扬.
史浩《邵峰真隐大曲》看宫廷歌舞的发展[J]
.兰台世界(中旬),2014(8):144-145.
4
乔东山.
北宋时期四明史氏家族考论[J]
.宋史研究论丛,2013(1):42-56.
1
杜兴梅.
《采莲舞》的多圆结构与多元文化[J]
.舞蹈,2001(2):55-57.
2
侯正.
燕姿莺语逍遥魂——浅论肢体语言在戏剧表演中对人物塑造的重要作用[J]
.艺术时尚,2014(8):149-150.
被引量:1
3
于璐,李鸣曦.
唐代宫廷乐舞对宋代队舞的影响[J]
.兰台世界(下旬),2014(1):155-156.
4
齐娟.
避俗求雅的宋代“队舞”之历史承袭与变革[J]
.兰台世界(下旬),2013(12):155-156.
被引量:1
5
刘金祥.
论宋代宫廷与民间的两种歌舞形式——宋代“队舞”与“舞队”考略[J]
.艺术百家,2006,22(7):94-96.
被引量:7
6
夏令伟.
王国维论史浩大曲辨——兼论两宋大曲之变[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1):104-110.
被引量:3
7
大隐堂·牟超.
大道圆通[J]
.宝藏,2013,0(6):97-97.
8
龙婕.
宋代"队舞"与"舞队"的美学价值比较研究[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1).
9
谭国华,苟耀春.
浅谈包装设计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特征[J]
.科教文汇,2006(7):181-181.
被引量:2
10
党兆曌.
从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的演变与发展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J]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6):83-84.
被引量:1
文艺研究
200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