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
16
The Main Feature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运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闲散未成年人犯罪调查资料,通过城市与农村、城市闲散未成年犯与城市普通未成年人的比较,对我国未成年罪犯的年龄特征、生存状态、行为特征、犯罪轨迹、犯罪动机、犯罪类型等作了基本描述。
作者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红皮书课题组
机构地区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4年第11期68-83,共16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特点
犯罪年龄
生存状态
犯罪行为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8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49
参考文献
2
1
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预防闲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研究报告[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第8页.
2
郭翔 青少年犯罪.预防、惩教与康复,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2001·第二卷[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第321页.
同被引文献
158
1
王佳权,郑晓边.
服刑人员社会适应、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应对方式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73-475.
被引量:20
2
单婷婷.
男性犯罪青少年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2):11-13.
被引量:4
3
毕孟琪,黄奥.
紧张理论下的弱势群体犯罪问题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44-46.
被引量:5
4
曾盛聪.
台湾社会转型中青少年犯罪问题剖析[J]
.青年研究,1999(10):35-41.
被引量:3
5
奎娜,刘立宪.
团伙犯罪是集团犯罪的一种形式[J]
.法学,1984(1):20-22.
被引量:3
6
徐建,肖建国.
21世纪中国青少年法律保护的走向[J]
.当代青年研究,1996(3):1-2.
被引量:17
7
尚秀云.
家庭教育应当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23-27.
被引量:21
8
李康熙.
少年犯罪前辍学情况的调查分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41-44.
被引量:10
9
金其高.
论犯罪研究的基本角度[J]
.犯罪研究,2004(4):2-7.
被引量:5
10
关颖.
关注未成年人、家庭及其城市——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
.青年研究,2004(8):7-10.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6
1
翟英范,翟化夫.
犯罪控制论之犯罪结构[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3):4-9.
被引量:1
2
林岳新.
在校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团伙研究——对潮汕地区的调查[J]
.青年研究,2005(8):25-32.
被引量:2
3
向红.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成因及对策探析[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6,16(3):8-10.
被引量:1
4
向红.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社会成因及对策探析[J]
.经济师,2008(6):77-78.
5
刘春辉,杨莉芸.
新农村视野下农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10):17-18.
6
马慧.
透析未成年人犯罪中团伙现象的成因[J]
.前沿,2010(9):67-70.
被引量:3
7
周健.
关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180-180.
8
臧刚顺.
交往越轨同伴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4):552-560.
被引量:23
9
马慧,王曼,李秀影.
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对照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443-446.
被引量:5
10
王健.
浅析中职学校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J]
.科学咨询,2013(52):32-34.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林黄鹂.
对有组织犯罪的考量和打击对策[J]
.山东社会科学,2006(10):120-121.
被引量:1
2
梅志罡,汤志超.
中学校园暴力:社会化视角的透析[J]
.青年探索,2007(4):57-60.
被引量:11
3
李莎莎,姚兵.
中小学幼儿园治安防控措施探讨[J]
.法治研究,2011(12):90-94.
被引量:1
4
何艳丽,赵山明.
心理剧干预对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2):1119-1121.
被引量:1
5
王素华,陈杰,李新影.
交往不良同伴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2):281-284.
被引量:23
6
郝慧莹.
论社区矫正对消除未成年犯人身危险性的作用[J]
.商情,2013(39):181-181.
7
陈晨.
流动青少年重新犯罪的非制度性因素探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4):97-104.
被引量:2
8
王丽敏,代鹏,张振峰,尹慧,陶雨春,劳鑫鑫.
中学生EPQ人格特征稳定性的追踪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2):1879-1881.
被引量:3
9
臧刚顺.
越轨同伴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体调节因素研究进展[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9):258-259.
10
陈思思,王广新.
青少年犯罪的网络危险因子与保护性因子[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3):31-37.
被引量:4
1
张卫平,余共,易志坚.
预防、矫正和保护——东南亚青少年犯罪的法律对策[J]
.东南亚研究,1988(1):40-47.
2
李震,白广勇.
试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57-60.
被引量:1
3
吕西萍.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探析[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8(4):31-33.
4
沈小平.
解读职务犯罪“年龄现象”——从干部制度层面解读职务犯罪“年龄现象”[J]
.政府法制,2005(13):30-32.
被引量:2
5
关文飚.
万宁市毒品犯罪案件特点分析[J]
.特区法坛,2001(3):51-51.
6
罗国安.
1988—2000年广西青少年犯罪状况分析[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3(2):5-10.
7
朱兆坦.
人民法院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法庭不宜称为“少年法庭”[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3(2):96-96.
8
小舟.
一项调查显示:14至16岁是“犯罪年龄”[J]
.中华家教,2004(12):13-13.
9
周形年.
海口市海府地区青少年犯罪特点及对策[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2(5):60-61.
10
镇宇.
台湾近年来少年犯激增[J]
.青少年犯罪问题,1990(4):48-48.
中国青年研究
200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