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恋到畸镜之恋——拉康镜像理论解读
被引量:72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6期12-18,74,共8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8
-
1.《拉康选集》[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9页.
-
2里德.《拉康》[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
3安德烈.《女人需要什么》[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127页.
-
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年.第421-422、422页.
-
5波微.《拉康》[M].昆仑出版社,1999年.第92页.
-
6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第418页.
-
7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71、71-72、72、73、73页.
-
8福原泰平.《拉康——镜像阶段》[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共引文献273
-
1王苏生.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易中天现象”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49-53. 被引量:1
-
2王列生.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J].社会科学战线,2004(4):112-121. 被引量:3
-
3吴晓东.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复调问题[J].文学评论,2004(4):137-148. 被引量:62
-
4洪晓楠,杨海艳.试论詹明信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J].社会,2004,24(7):28-32. 被引量:1
-
5张一兵.肯定的犬儒主义与意识形态幻觉——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4):94-101. 被引量:11
-
6沈晓阳.马克思“有个性的个人”思想探析[J].探索,2002(1):55-58. 被引量:1
-
7张一兵.齐泽克:拉康对马克思的全面接管[J].江海学刊,2004(5):26-33.
-
8周昌忠.后现代科学知识论[J].哲学研究,2002(7):61-66. 被引量:7
-
9张一兵.存在:一个专横的学术暴君——评阿多尔诺对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的批判[J].开放时代,2000(11):29-35. 被引量:2
-
10许大平.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及其当代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4(5):128-130.
同被引文献359
-
1崔健,舒练.拉康“三界学说”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启示及其局限[J].世界哲学,2021(1):102-109. 被引量:12
-
2张海涛,青国霞.领导风格对组织创新气氛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8):60-66. 被引量:3
-
3胡绍宗.历史折叠处的精微:中国农民画文化主体的自觉与成长[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15-120. 被引量:3
-
4金丹元,曹琼.女性主义、女性电影抑或是女性意识——重识当下中国电影中涉及的几个女性话题[J].社会科学,2007(12):171-180. 被引量:60
-
5严泽胜.拉康论自恋、侵略性与妄想狂的自我[J].外国文学评论,2003(4):18-24. 被引量:11
-
6洪治纲.底层写作仅仅体现了道德化的文学立场[J].探索与争鸣,2008(5):33-34. 被引量:35
-
7崔露什.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电影及其他媒介影像的镜子功能[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2):136-139. 被引量:42
-
8黄盛.《女勇士》和《中国佬》对神话的改写[J].文教资料,2008(30):40-41. 被引量:1
-
9陈薇.陌生女人的沉默一生——透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对女性关怀的召唤[J].时代文学,2008(20):40-40. 被引量:2
-
10李霄,仪建红.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6):156-15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72
-
1赵艺瞳.《湖畔女郎》:“凝视”理论视域下的犹太伦理身份认同[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20(2):70-73.
-
2李彦仪.乡土游魂的城市救赎与病态书写——论贾平凹长篇小说《高兴》[J].华夏文化论坛,2020(2):114-120.
-
3廖歆雯.VR摄影的真实性探究[J].旅游与摄影,2023(15):155-157.
-
4丁礼明.论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建构与重构[J].作家,2012(6):86-87. 被引量:2
-
5郑怀远.从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剖析《创战纪》[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59-60.
-
6刘影倩.镜子背后隐藏的欲望——《夏洛特先生》的拉康式解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4):31-33. 被引量:1
-
7徐世甫.主体技术·拟象·公共领域——论虚拟社区[J].南京社会科学,2006(5):106-113. 被引量:23
-
8邢利敏.简论拉康对无意识概念的改造[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2):41-43.
-
9许红妹.魔镜的启示: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哲学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96-298. 被引量:6
-
10倪荫林.试析网络生活的自由主义隐忧及其危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3):23-26.
二级引证文献185
-
1杨馨,胡翼青.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情感转向[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3):145-158. 被引量:1
-
2姚建华,王洁.情感劳动与网络空间中亲密关系的建构——基于“虚拟恋人”服务的实证研究[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3):97-111. 被引量:9
-
3李磊,赵玉荣.从《女勇士》看华裔女性移民的“边缘人”身份[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1):469-479.
-
4弓亚男.浅析K-pop偶像与粉丝互动中的情感劳动[J].新闻传播,2021(6):20-21.
-
5黄雅婷,杨莉明.全民“爱你”:网络集体记忆背后的情感劳动[J].新闻知识,2023(4):61-72.
-
6郭淼,师俊艳.从共情到认同:情感劳动视域下谣言规制的新视角[J].新媒体研究,2023,9(3):13-17.
-
7胡静凝.情感依恋与消费理性:偶像工业时代的“恋爱塌房”现象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22(5):49-56. 被引量:5
-
8岳璐,蔡骐.游弋于嵌入与脱嵌间:视频直播粉丝的情感劳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24-136. 被引量:12
-
9韩淑俊.本真呼唤·权力祛魅·自我追寻:《远离尘嚣》中的生态话语与主体建构[J].电影新作,2020(2):72-75. 被引量:1
-
10刘华云,耿旭.香港本土意识演进与重构的多重叙述:一个文献综述[J].当代港澳研究,2019(1):125-148.
-
1冯天春.主体的终结及其后——藏传佛教“人我观”与拉康“镜像理论”之比较[J].西藏研究,2014(2):27-35.
-
2张一兵.拉康镜像理论的哲学本相[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0):36-38. 被引量:79
-
3刘晓敏.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文化的沉思[J].考试周刊,2009(17):56-56.
-
4李静.迷失的“自我”——拉康镜像理论之维下的自我建构[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7):124-126. 被引量:13
-
5李慧.浅析拉康镜像理论的来源及建构[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5(9):90-92. 被引量:5
-
6邢飞飞,杨永春.破茧成蝶的自我——从拉康镜像理论看《与时尚同居》中的周小辉[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10):56-57.
-
7邵文硕.拉康镜像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3):95-97. 被引量:39
-
8陈丽丽.拉康镜像理论视角下的电影《卡波特》[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6):167-169.
-
9特里.伊格尔顿,王健,刘婧一.镜像之魅[J].上海文化,2013(5):83-91. 被引量:4
-
10安继民.关于阴阳观念的几点思考[J].寻根,2009(4):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