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外国文学领域中的本土视角问题——以索尔·贝娄的影响研究为例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中国台湾地区贝娄作品研究为基础,探讨美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作品研究在中国同时产生的淡化和深化两种变形,指出这两种变形体现了跨文化研究中外国文学研究的一种新的本土化特色,并开创出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
夏光武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8-134,共7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关键词
索尔·贝娄
外国文学
美籍犹太裔作家
文学研究
跨文化研究
本土化视角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0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3
1
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出版社,1999年.第508-529页.
2
刘文松.
国内外索尔·贝娄研究现状[J]
.外国文学动态,2003(3):13-14.
被引量:9
3
池大红,谭素钦.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150-154.
被引量:6
4
孙筱珍.
何索“情歌”的荒原主题[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2(1):59-61.
被引量:5
5
亨得里克.房龙.《圣经的故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7页.
6
.《赫索格》[A]..《索尔.贝娄全集》第4册[C].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6页,第182页:第87页.
7
.《只争朝夕》[A]..《索尔.贝娄全集》第10册[C].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4页.
8
张晓君.
解读《只争朝夕》中的泰姆金医生[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2):87-90.
被引量:8
9
.[EB/OL].“国家图书馆网站”台北市,网址:http://lib.ncl.edu.tw.1Mar,2004.
10
刘介民.
论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兼评曹顺庆《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1-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60
1
陈鹤鸣.
西方文学个体自由精神与健全人格的培养[J]
.外国文学研究,2001,23(2):129-134.
被引量:7
2
张冲.
重述19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文学的几个问题[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53-58.
被引量:3
3
嵇敏.
美国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概观[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59-63.
被引量:71
4
王成宇.
《紫色》的空白语言艺术[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64-70.
被引量:20
5
刘君涛.
从镜像结构看《秀拉》的人物组合与叙事风格[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77-81.
被引量:13
6
刘萍.
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崛起[J]
.译林,2000(3):203-207.
被引量:1
7
谢群.
《最蓝的眼睛》的扭曲与变异[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4):104-111.
被引量:44
8
詹树魁.
论《我弥留之际》的叙述手法[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2):13-18.
被引量:15
9
赵培玲.
评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2):19-22.
被引量:1
10
翟士钊.
美国作家关于当代“文明”的危机意识[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2):27-3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9
1
杨柳.
对话的艺术——浅析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J]
.作家,2012(12):43-44.
被引量:1
2
孟然.
解读索尔·贝娄作品《只争朝夕》的道德观[J]
.芒种,2012(24):178-179.
3
任虎军.
美国犹太小说研究与译介在中国[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2):235-249.
被引量:2
4
常芳.
跨文化视域中的文论研究——曹顺庆教授学术思想述评[J]
.阴山学刊,2004,17(5):22-27.
5
周静琼.
重男轻女和种族歧视——浅谈国内美国文学批评选材趋势[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16(1):34-37.
6
张薇.
叙述学视野中的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3):57-61.
被引量:32
7
宋德伟.
新世纪国内索尔·贝娄研究述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181-184.
被引量:8
8
李丽程.
人鱼的意象 荒原的主题——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解读[J]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6):38-40.
被引量:4
9
杨浡伟.
观澜而索源 反本而弥新——曹顺庆文学理论研究述评[J]
.东方丛刊,2009(3):16-30.
被引量:2
10
丁刚.
《只争朝夕》中的Down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J]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81-83.
同被引文献
5
1
马森.西方的中华帝国观[M].杨德山,等,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
2
杨绛.杨绛文集(4)[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a.
3
杨绛.杨绛文集(5)[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b.
4
《杨绛文集》第5卷,第3-4页.
5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引证文献
1
1
高玉.
本土经验与外国文学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2(2):86-9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毛明,张颖.
论大学生对西方文学课程学习兴趣的提高[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1):106-108.
被引量:1
2
刘永兵.
连接语言、文学、翻译研究的桥梁———第二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J]
.山东外语教学,2012,33(4):110-112.
3
徐萍.
浅谈目前我国外国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
.前沿,2012(22):151-152.
4
朱云.
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J]
.安康学院学报,2014,26(6):46-48.
被引量:1
5
綦亮,肖明慧.
本土视角下"丹·布朗现象"的文化透视--评《丹·布朗现象诠释:文化悬疑小说创作程式研究》[J]
.外文研究,2017,5(3):99-101.
6
郭晓霞.
“回归文学”何以成为一种困境?——“理论热”之后我国外国文学批评的困境与出路之反思[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5):95-100.
被引量:1
7
俞泉.
探讨本土经验与外国文学接受[J]
.青年文学家,2014,0(8Z):52-52.
8
马志欣.
外国文学研究方法论研究概述[J]
.学园,2017,0(2):113-114.
1
缪岑岑.
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叙事视角[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7):80-81.
2
吴晨.
浅议汪曾祺小说的儿童视角问题[J]
.文教资料,2011(20):7-8.
3
王冰,邵慧.
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国内研究述评[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204-208.
被引量:2
4
卿卿.
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幾米[J]
.当代学生(探秘),2009(12):49-50.
5
任晔.
《怀念狼》的魔幻本土化[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4):58-58.
6
严蓓雯.
"外国文学与本土视角"研讨会综述[J]
.外国文学评论,2004(4):142-146.
被引量:1
7
徐岱.
从“滋味”到“境界”——关于文学批评的视角问题[J]
.浙江社会科学,2003(5):175-180.
8
罗俊成.
浅谈艺术真实探讨的视角问题[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5):69-71.
9
程洁.
论叙述视角问题[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7(08X):14-14.
10
叶延滨.
人生之魅[J]
.红岩,2004,0(4):103-112.
外国文学评论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