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对师生关系的建构功能——师生关系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2
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参考文献5
1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郑全全 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戴元光著.传播学原理与运用[M].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
4 STEVE WHEELER.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Teach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s,vol.26,No.1,2001
5 STEVE WHEELER.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Teache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vol.26,No.1,2001.
共引文献41
1 马鹏娟.黄宗羲《学校》中的主要教育思想[J] .中国西部科技,2006,5(36):2-3.
2 覃雪梅.略论稷下学宫对现代高校办学提供的借鉴[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4):91-94.
3 周志民.品牌关系三维结构的实证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5):66-70. 被引量:31
4 周志民,卢泰宏.广义品牌关系结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1):98-105. 被引量:51
5 杨明桂.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45-48. 被引量:7
6 冯春.管理注重科学性 教育体现人文性——班集体建设实践与若干问题的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3):59-61.
7 谢蓓芳,方永年,林永清,谢舫.高中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448-450. 被引量:3
8 李珂,刘斯南.论稷下学宫的办学思想对当代高校建设的启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4):89-91. 被引量:3
9 林琳,马世栋.中学生同伴竞争人际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0(5):146-148. 被引量:4
10 赵俊杰,宋艳丽,刘卫彬.孔子教育思想的民本性因素[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6):40-43.
同被引文献8
1 王莹,罗晓春,姜才胜.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座谈会综述[J] .外语研究,2000,17(1):49-51. 被引量:13
2 李银仓.论外语教学的情感目标[J] .外语教学,2005,26(2):68-71. 被引量:151
3 面对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该怎样当[N].中国教育报,2002-05-09.
4 何克抗.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OL].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10/net-instruct,2004-08-31.
5 Mayer R C, Davis J H, Sehocxman F D. An inv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 [ J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 20 (3): 709-734.
6 McKnight D H, Chervany N L. What trust means in e - customer relationships: an intentisciplinary conceptual typology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2, 6 (2): 35- 59.
7 王彩霞,李荫榕.信息化条件下人际交往时空的变革[J] .学术交流,2010(1):130-132. 被引量:6
8 温正胞.略谈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缺失[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9(1):23-25. 被引量:61
二级引证文献7
1 陈艳.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误区及其对策[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107-108. 被引量:6
2 杜卫卫.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要求[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3):28-28.
3 李正华,莫婷,严婷婷,颜久,孙敏.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某高校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2013,10(29):1-2. 被引量:7
4 王瑞凤,刘思驿,张锦绣,周英心,郭秀珍.电子产品对大众生活的影响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9):104-105. 被引量:1
5 刘思驿,王瑞凤,张锦绣,周英心,郭秀珍.电子产品对大众生活的影响调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127-128.
6 穆攀伟,林可意,陈晓萍,林硕,陈燕铭,王曼曼,舒冏,曾龙驿.微信+PBL在内分泌科临床带教的初步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4):79-80.
7 穆攀伟,林可意,陈晓萍,陈燕铭,林硕,王曼曼,舒冏,曾龙驿.应用微信技术组建学习群进行临床教学[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3):1895-1896. 被引量:3
1 汤仕平.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6):145-146.
2 张文斌,方跃平.试论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9):121-124. 被引量:6
3 罗崇敏.振兴民办教育之道[J]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0(11):56-57.
4 吴刚.网络时代师生关系的建构[J] .学园,2014,0(36):42-44. 被引量:1
5 杨能山.道德体验与构建[J]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09,0(11):73-74. 被引量:1
6 丁晓红.对话语文,让课堂流光溢彩[J] .小学语文教学,2009(6):37-37.
7 马颖,李雯雯,刘电芝.国外积极情绪"拓延-建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1):23-26. 被引量:16
8 黄卫星.审美教育的价值建构功能开发[J] .教育评论,2010(1):16-19. 被引量:2
9 黄卫星,蔡志荣.价值观与审美价值观的沟通——论审美教育与价值建构的内核[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3):27-31. 被引量:10
10 李向阳,刘娜,杨海波.论“对话”型师生关系的建构[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1):88-9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