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林业月报》
1993年第8期20-20,共1页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Forestry
同被引文献30
-
1刘洪儒,王树力.天然红松林内小径红松及其在林分中的作用[J].林业资源管理,1994(2):59-64. 被引量:2
-
2周荫祥,商永亮,文树森,王秉术,吕文俊,宋继昌.阔叶树对红阔混交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1994(11):15-17. 被引量:1
-
3李景文.天然红松混交林恢复的基本对策[J].林业月报,1997(4):3-3. 被引量:7
-
4姚国清 池桂清.红松生长与光照关系的探讨[J].生态学杂志,1985,(6):48-50.
-
5詹鸿振.不同庇荫的光照特点及对红松苗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6,14(2):25-33.
-
6丁宝永 张世英 陈祥伟 等.红松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
7王占富 林柏学.林木遭受机械损伤引起的变化[J].林业月报,1991,(12):21-21.
-
8徐绪双.红松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的调查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86,(5):34-37.
-
9李学文.红松根、茎、叶对新梢高生长的作用[J].林业科技,1987,(6):9-10.
-
10李俊清 徐立英 王业蘧.林下红松幼树氮、磷贮藏与分配对生长的效应研究.生态学杂志,1987,6(5):3-6.
二级引证文献56
-
1张群,范少辉,沈海龙,杨文化,赵克尊,亓丽岩.次生林林木空间结构等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4):405-412. 被引量:36
-
2沈海龙,张群,范少辉,赵克尊,杨文化.次生林群落结构特性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5):610-615. 被引量:19
-
3范少辉,张群,沈海龙.次生林下红松幼树适生小环境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17(6):763-769. 被引量:10
-
4范少辉,张群,沈海龙.次生林内红松幼树的恢复及其状况的量化表达[J].林业科学,2005,41(1):71-77. 被引量:15
-
5张春锋,殷鸣放,孔祥文,胡万良,徐庆祥,金鑫,丁磊.不同间伐强度对人工阔叶红松林生长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7(1):12-15. 被引量:33
-
6胡理乐,闫伯前,孙一荣,朱教君.从径向生长量分析红松幼树生长光需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147-150. 被引量:4
-
7牟长城,孙利平,屈红军.辽东林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5):1-3. 被引量:3
-
8聂雪梅,孙一荣,刘胜利,杨民,衣服晶.红松耐荫性研究综述[J].辽宁林业科技,2008(3):39-43. 被引量:7
-
9王琳琳,陈立新,刘振花,乔璐.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肥力与林木生长的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4):59-65. 被引量:13
-
10孙一荣,朱教君,于立忠,闫巧玲,王凯.不同光环境对红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9,28(5):850-857. 被引量: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