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外”和“课堂上下”——论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教育的内在关联
被引量:1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3-140,共8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参考文献30
-
1伯尔曼(Harold J.Berman):《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Law and Revolution: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Legal Tradition)9页,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
2霍斯金《教育与学科规训制度的缘起—意想不到的逆转》
-
3斯蒂文·托托西(Steven Totosy):《文学研究的合法化》(Legitimizing the Study of Literature)33—34页,马瑞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
4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第四部分
-
5《1912年12月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载《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352页,朱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
6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当代西方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292页,王逢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
7胡适.《中学国文的教授》[J].新青年,1920,8.
-
8胡适.《记第八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讨论新学制的经过》[J].新教育,.
-
9藤井省三.鲁迅《故乡》的阅读史与中华民国公共圈的成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1):109-128. 被引量:14
-
10廖世承.《关于新学制一个紧急的问题》[J].新教育,.
二级参考文献36
-
1甄翊林.《各省各级学校学生总数分配表(公立私立及耶稣教会立学校学生数均未列入)》,《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376页.
-
2《国民日报》.1922年3月20日消息.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北京历史纪年》.北京出版社.1984.389页.
-
3《“民国”11年度在校全体学生分省分系表》[J].北京大学日刊,1923,.
-
4《本校职教员学生籍贯一览表》[J].北京大学月刊,1918,.
-
5蒋静庐.《近代中国出版史料二编》,上海·群联出版社,1954.316页.
-
6孙瑛.《鲁迅故迹探访记事》..《鲁迅研究资料》第8集.天津人民出版社,l981..
-
7中岛长文.《北京小记一》..《飙风》第14号.京都·朋友书店经,1982..
-
8《新潮社的最新》[J].北京大学日刊,1922,.
-
9张允侯等.《五四时期的社团(二)》.(北京·三联书店1979)
-
10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第14卷.《日记》1923年7月12日.
共引文献56
-
1徐志偉.論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新文學中超越現代認知機制的“鄉土中國”講述[J].人文中国学报,2020(2).
-
2宋炘悦,史建国.看者/被看者的解构与超越——以《故乡》的第一人称叙事为中心[J].上海鲁迅研究,2020(3).
-
3施建兴.“权利”概念工具的移植与传统法文化的创新[J].沧桑,2007,0(1):71-73.
-
4赵明.近代中国对“权利”概念的接纳[J].现代法学,2002,24(1):69-75. 被引量:17
-
5何平.《故乡》细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4(9):81-85. 被引量:7
-
6许纪霖.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潮[J].社会科学,2005(1):95-103. 被引量:27
-
7王风.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3):75-96. 被引量:28
-
8张越.五四时期新的历史教学建制与课程设置[J].历史教学,2001,0(12):18-21.
-
9曹运耕,李崇文.大学理念与学分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6-70. 被引量:12
-
10吴娜.地方综合性高校任选课的现状与思考——以咸宁学院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06,26(1):128-13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8
-
1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J].江苏社会科学,2011(1):161-168. 被引量:41
-
2沈卫威.民国大学的文脉与学统[J].探索与争鸣,2012(11):81-85. 被引量:2
-
3魏建.郭沫若“两极评价”的再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6):6-12. 被引量:24
-
4韩琛.“民国机制”与“延安道路”——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范式冲突[J].文学评论,2013(6):17-25. 被引量:13
-
5刘子凌.民国大学里的新文学教育实践及其限度——以杨振声为中心[J].东岳论丛,2019,40(1):86-95. 被引量:10
-
6李怡.文史对话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6(3):169-180. 被引量:15
-
7郜元宝.“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2):1-25. 被引量:54
-
8韩琛.“重写文学史”的历史与反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5):1-16. 被引量:12
-
1王富仁.无政府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漫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5):1-12. 被引量:5
-
2徐振,高阳.现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爱国主义精神[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72-73.
-
3孙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0):130-131. 被引量:1
-
4裘沙.“人立而后万事举”[J].前进论坛,1997(1):29-29.
-
5邓伟.地域文化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的另一思路[J].文艺理论研究,2006(4):116-120. 被引量:9
-
6江苏省宿迁市卓圩派出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出新招[J].派出所工作,2011(2):56-56.
-
7祝丽君,龚玉华.中国现代文学的反封建主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10):44-44.
-
8朱鸿召.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J].文史博览,2003(10):42-45.
-
9校园内外[J].中国火炬,2009(3):39-39.
-
10孙和林.在荒原上追寻精神家园——周绍义及其小说创作印象[J].地火,2007(4):152-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