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实践与“同均三宫”——“同均三宫”研究综论之一
被引量:5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8,共16页
Music Research
二级参考文献16
-
1王子初.戎生编钟的音乐学内涵[J].中国音乐学,1999(4):43-52. 被引量:7
-
2《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1期至第4期总目录[J].中国音乐学,1999(4):142-144. 被引量:8
-
3赵金虎.清末民初传习的二人台牌子曲《出鼓子》及其与中国传统乐学的渊源关系——为缅怀我国著名传统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并几位二人台著名乐师而作[J].中国音乐学,1999(2):9-18. 被引量:5
-
4杨善武.关于“同均三宫”的论证问题[J].中国音乐学,1999(1):52-70. 被引量:22
-
5王子初.上海音乐文物综述[J].中国音乐学,1998(3):113-115. 被引量:4
-
6黄腾鹏.音乐特性与音乐形象[J].音乐研究,1981(3):13-21. 被引量:2
-
7罗小平.音乐价值三议[J].中国音乐学,1997(2):109-119. 被引量:20
-
8黄翔鹏.民间器乐曲实例分析与宫调定性[J].中国音乐学,1995(3):5-16. 被引量:26
-
9韩钟恩.百年将尽,跨世纪在即──中国音乐美学研讨会(香港)报告[J].中国音乐学,1995(3):59-63. 被引量:4
-
10蒲亨建.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问题的提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4):16-19.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87
-
1周天星.民间均孔笛音律研究[J].音乐研究,2021(2):100-115.
-
2曾美英.中国传统音乐流派之我见[J].艺术探索,2002,16(6):40-42.
-
3杨殿斛.《辞海》、《辞源》“宫调”辞条释义商榷[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53-56. 被引量:2
-
4刘红妍.浅析秦腔“花音”与“苦音”的特性色彩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3):91-94. 被引量:15
-
5谭雄.《太古传宗琵琶调西厢记》记谱形态及译谱方法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23(2):13-20.
-
6吴晓萍.西安鼓乐俗字谱的译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4):37-45. 被引量:2
-
7刘勇.《辽史·乐志》中的“四旦”真是四宫吗[J].中国音乐,2004(4):149-153.
-
8谢建平.唐宋燕乐二十八调音阶辨异——兼论民间工尺调名之传统乐学涵义[J].中国音乐学,2004(4):84-97. 被引量:4
-
9王丹丹.福建南曲旋法特征探析[J].人民音乐(评论),2002(8):21-23. 被引量:4
-
10杨善武.《辽史·乐志》中的“四旦”不是四宫[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4):86-8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9
-
1郑祖襄.《燕乐》、燕乐音阶和燕乐宫调再辨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4):86-92. 被引量:8
-
2何昌林.王光祈先生释“变”与“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5(3):81-83. 被引量:3
-
3黄大同.蔡元定“变闰”新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2):15-21. 被引量:8
-
4王誉声.非“同均三宫”论[J].中国音乐学,1999(4):93-102. 被引量:12
-
5杨善武.关于“同均三宫”的论证问题[J].中国音乐学,1999(1):52-70. 被引量:22
-
6黄翔鹏.二人台音乐中埋藏着的珍宝[J].中国音乐学,1997(3):4-5. 被引量:27
-
7黄翔鹏.民间器乐曲实例分析与宫调定性[J].中国音乐学,1995(3):5-16. 被引量:26
-
8陈应时.“变”和“闰”是清角和清羽吗?——对王光祈“燕调”理论的质疑[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2):13-20. 被引量:19
-
9蒲亨建.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问题的提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4):16-19. 被引量:16
-
10丁纪园.燕乐“角调”说[J].中国音乐学,1993(3):39-4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1
-
1谢建平.“五大宫调”若干问题思考[J].艺术百家,2008,24(3):187-193. 被引量:4
-
2谢建平.“燕乐二十八调”到“南、北九宫”之流变——中国传统乐学、曲学发展史上奇特现象辨析[J].艺术百家,2008,24(6):162-169.
-
3徐荣坤.“闰”到底是变宫(Si)还是清羽(~bSi)?[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10(3):60-63.
-
4马媛媛.调式分析不应只从谱面作判断——从陕北民歌《绣金匾》谈起[J].黄河之声,2014(10):58-59.
-
5刘永福.解读“史料”不等于编造“史实”——评杨善武的《史料史实与“同均三宫”》兼及“两种音阶观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7(3):5-14.
-
6刘永福.“‘同均三宫’是三种音阶”[J].音乐探索,2022(4):3-9. 被引量:1
-
7张斌.“同均三宫”理论在应用当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文化研究,2023(2):64-74.
-
8武雪瑶.“同均三宫”在西藏传统歌舞囊玛音乐分析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23(22):72-75. 被引量:1
-
9张红梅.唐宋燕乐调命名系统的演变及其原因探析[J].北方音乐,2024(1):26-35.
-
10王艺萤,颜铭.旋宫转调理论在中国当代调性作曲中的应用与思考——以颜铭钢琴作品《采花椒》为例[J].黄河之声,2023(22):74-77.
-
1张瑾.论汉族民歌的结构形态[J].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170-172. 被引量:2
-
2朱乾坤,黄耀锋,黄蔚.中国灵璧石研究综论[J].才智,2009,0(19):191-192. 被引量:1
-
3张艳国.善于驾驭历史规律方能有大作为[J].学习月刊,2005(2).
-
4于珑馨.弦乐四重奏作品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品简述[J].通俗歌曲,2012(7):72-73. 被引量:2
-
5徐书城.诗、书、画的审美情缘[J].东方艺术,1996(2):38-39.
-
6刘利.西方近三十年来“歌剧社会学”研究综论[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1):27-33. 被引量:1
-
7王建斌.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电影民族化研究综论[J].电影评介,2009(14):7-9.
-
8黄印凯.以设计之名而素描[J].装饰,2006(9):91-92. 被引量:1
-
9孙孟晋.一场为了怀念的聆听[J].中国新闻周刊,2011(10):80-81.
-
10于峰.明清俗曲研究综论[J].艺术百家,2013,29(A01):289-29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