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机械工人(热加工)》
2004年第9期20-23,共4页
Machinist Metal Forming
同被引文献34
-
1陈永勇.感应热处理技术的进展[J].热处理,2004,19(4):7-11. 被引量:6
-
2V.Rudnev,杨云广.齿轮感应淬火综述(一)[J].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5(5):4-10. 被引量:2
-
3宋月鹏,刘国权,冯承明,尹江辉,王延龙.钢件感应淬火后淬硬层分布的计算机模拟预测及实验验证[J].热加工工艺,2006,35(4):71-74. 被引量:5
-
4杨连弟,姜波.国内外感应淬火技术的发展[J].汽车制造业,2006(11):74-76. 被引量:1
-
5Fabien Marquis EFD,韩姝凌,黄壮飞.感应热处理过程的实时监测[J].锻造与冲压,2006(8):42-42. 被引量:1
-
6朱会文.感应热处理的装置、工艺与检验[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6,30(9):20-23. 被引量:2
-
7刘又红,林信智.感应热处理设备的发展[J].热处理,2006,21(3):55-57. 被引量:2
-
8张治国,郭国旗,郭建党,孙占英.网络控制系统在感应加热设备上的应用[J].钢管,2006,35(6):39-42. 被引量:2
-
9杨雪春.冷轧工作辊双频感应淬火工艺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6,20(4):37-40. 被引量:3
-
10赵俊平,吴永强.典型汽车零件感应热处理技术的新发展[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7,31(3):21-2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
-
1周海,曾少鹏,袁石根.感应加热淬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8,29(3):9-15. 被引量:19
-
2陈讲彪,陈刚,于文坛,茆勇,陈灵通,童乐.感应淬火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J].安徽冶金,2018,0(3):58-6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2
-
1黄晓夏,张伟强,张世英,王岩.40CrNi2Mo钢中频淬火后组织和性能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0,39(12):173-175. 被引量:2
-
2刘玉飞,李威,杨雪锋.盘类零件感应淬火机床控制系统设计[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9):113-116. 被引量:2
-
3张威龙,郑卫刚.感应表面淬火在柴油机轴类热处理中的应用[J].表面工程资讯,2013,13(6):13-14. 被引量:1
-
4张红英,黄法平.间隙尺寸对结构钢感应加热淬火淬硬层深度的影响[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3,34(6):22-26. 被引量:5
-
5王文水,田峰,王月华.基于DFSS的扭杆弹簧分析及优化设计[J].汽车零部件,2014(6):38-41. 被引量:2
-
6陈小超,端木培兰,刘汇河,史亚妮,孙小东.双排四点接触球轴承沟道感应淬火工艺探讨[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5,36(3):48-50. 被引量:2
-
7答建成,周细应,周涛,张有为,杨涛.汽车零部件表面强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表面技术,2015,44(7):68-75. 被引量:22
-
8陈填嵘.曲轴感应淬火温度场的ANSYS模拟[J].铸造工程,2016,0(2):42-45.
-
9盛青山,董庆伟,冯佩佩,李兵阳.基于单片机的回转支承感应加热间隙自动跟踪系统设计[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6(9):54-58. 被引量:3
-
10康俊杰,崔彦军,王志强,范巧云.铸造机械加工中频感应电炉温度优化控制[J].计算机仿真,2017,34(3):194-198. 被引量:3
-
1Olivier Longeot,吕英怀.热处理工艺的计算机模拟辅助设计[J].黑龙江冶金,1994,0(1):33-37.
-
2《感应热处理技术300问》[J].金属热处理,2013,38(5):130-130.
-
3阎利民,周晔.平面感应加热[J].金属加工(热加工),2008(21):36-37. 被引量:1
-
4李正强,陈淑梅,张书贵.我国感应热处理的发展[J].铁路技术创新,2009(1):24-25.
-
5裘荣鹏.1600MPa级超高强钢低热输入气体保护焊接头组织和性能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38(6):75-78. 被引量:1
-
6林永新.β钛合金的加工特性及特殊应用[J].钛工业进展,1995,12(1):5-7. 被引量:1
-
7杨乔,李立新,朱喆.高频焊管感应焊接温度场模拟及测试技术综述[J].焊管,2010,33(7):30-34. 被引量:2
-
8感应热处理技术委员会征文通知[J].新技术新工艺,2006(2):97-97.
-
9“2008上海感应热处理先进技术交流会”征文通知[J].金属加工(热加工),2008(11):41-41.
-
10感应热处理技术委员会征文通知[J].新技术新工艺,2006(1):2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