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药的“群药合煎”与“单味分煎”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药按君、臣、佐、使原则组成处方 ,处方中各药味的配伍既包含药效方面的相互作用 ,更包含了各主要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性成分之间的影响直接改变药效 .单味药分煎没有遵循中医药的指导理论与传统经验 ,忽视群药分煎时发生的变化 .单味分煎液合并的效果尚待商榷 .
作者
陶丽华
王亚微
机构地区
通化师范学院化学系
出处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8期30-32,共3页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中药制剂
炮制方法
毒副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62
同被引文献
16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4
参考文献
5
1
孙兰,崔景朝,陈玉兴,周瑞玲.
小柴胡汤单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3):5-6.
被引量:4
2
徐建东,王洪泉,姜翠敏.
大黄对附子解毒作用的相关性分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3):7-9.
被引量:35
3
夏云,李志明,朱丹妮,严永清.
生脉散复方化学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生脉散复方化学的研究(Ⅰ)[J]
.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230-231.
被引量:126
4
李兴培.蒲辅周附子运用二十三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1).
5
细野史郎,萧友山.“芍药甘草汤”的临床药理(原载现代汉方医学大观)[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10).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郭晓庄.在毒中药大辞典[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67.
2
钱光明.大黄附子汤的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1985,20(8):352-352.
3
李兴培.萍辅周附子运用二十三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1):26-26.
4
沟口靖宏,李志军.
和汉药对花生四烯酸连锁反应的影响:特别是小柴胡汤及...[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1):1-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62
1
钱紫萱,孙雪杨,张辰明,刘龙婵,李林楠,张皓月,杨莉,王峥涛.
生脉方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8):2699-2708.
被引量:3
2
李英华,吕秀阳.
Investigation on the origin of 5-HMF in Shengmaiyin decoction by RP-HPLC method[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05,6(10):1015-1021.
被引量:4
3
高会丽,李贻奎,仝燕,李连达.
冠心Ⅱ号系列方对大鼠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J]
.陕西中医,2008,29(2):231-233.
被引量:10
4
郭盛,唐于平,宿树兰,段金廒.
近10年来中药配伍减毒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0):74-79.
被引量:27
5
吴修红,孙晖,王喜军.
草乌毒性及解毒方法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报,2009,37(4):96-97.
被引量:7
6
郭浩,黎巍威,王小莹,樊官伟.
方剂配伍减毒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20-123.
被引量:9
7
李松林,宋景政,徐宏喜.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浅析[J]
.中草药,2009,40(S1):1-7.
被引量:59
8
崔英先,李娜,崔惠君.
治疗用毒性中药的减毒增效新方法[J]
.中国药师,2004,7(8):653-654.
被引量:13
9
李秀玲,肖红斌,徐青,王龙星,梁鑫淼.
中药川芎和赤芍配伍规律的方法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9):1632-1636.
被引量:6
10
黄齐慧,成明建,宋文霞.
附子与干姜配伍前后乌头碱煎出量测定[J]
.黑龙江医药,2004,17(5):326-327.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161
1
王丹,吴喜民,张东东,朱博荣,王顺春,王晨星,贾琦,李医明.
中药桂枝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124-132.
被引量:31
2
苏莞云,刘鱼刚,岳林阳,岳妍.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华医典·方书》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用药规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1):140-143.
被引量:2
3
陈建真,吕圭源,罗小敏,叶磊.
黄芩汤不同配伍对芍药苷溶出率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2008,36(2):26-28.
被引量:7
4
李松林,宋景政,徐宏喜.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浅析[J]
.中草药,2009,40(S1):1-7.
被引量:59
5
涂瑶生,刘法锦,孙冬梅.
清胃散单煎与合煎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8):41-43.
被引量:5
6
官福兰.
橙皮苷和辛弗林对胃平滑肌细胞的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12):1420-1425.
被引量:13
7
苏孝礼,刘成基,胡衔军.
乌头碱和甘草酸相互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12):726-728.
被引量:20
8
韩晋,袁海龙,张倩,贺承山.
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5):399-399.
被引量:11
9
苏孝共,朱光辉,王增寿.
白芍与柴胡不同比例配伍芍药苷水煎出量的比较[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22(3):256-257.
被引量:15
10
雷鹏,刘韶,李新中,付文基.
黄连解毒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比较[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5):353-356.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8
1
闫玮,刘建利,张广江,李丹.
栀子干姜汤乙醚提取物的GC-MS分析[J]
.中草药,2009,40(S1):102-103.
被引量:3
2
崔景朝,赵自明.
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进展(Ⅱ)——中药单煎与合煎对比研究概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240-245.
被引量:50
3
甘平平,钟美佐,黄熙,孙明,王杨,张春虎,袁力.
方药配伍对白芍中没食子酸溶出率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1843-1845.
被引量:1
4
杨秀青,谷江华,石征蓉,袁强华,宋英,何成诗.
银菊解毒口服液的水提工艺研究[J]
.中国药房,2017,28(25):3557-3561.
5
施理画.
Box-Behnken响应面法用于小承气汤的煎煮工艺优化[J]
.中国药师,2018,21(5):813-817.
被引量:1
6
郑晓君,毛菊华,王发英,王伟影.
当归与白芍不同比例配伍对白芍中3个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影响[J]
.中国药师,2018,21(8):1385-1388.
被引量:6
7
王伟影,王发英,毛菊华,陈梦.
基于HPLC指纹图谱探讨当归-白芍不同比例配伍的差异性[J]
.海峡药学,2021,33(5):38-41.
被引量:3
8
李静,曹兰秀,郑文.
白芍常用药对配伍探析[J]
.中医学报,2024,39(6):1214-1219.
二级引证文献
64
1
赵军,杨佩瑶.
芍药苷对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34):53-54.
2
杨黎彬,刘少静,魏彩霞,王小库,朱改改.
丹参地上部分脂溶性成分研究[J]
.儿科药学杂志,2011,17(4):7-9.
被引量:2
3
陈培胜,朱月信.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标准研究思路[J]
.中医杂志,2012,53(6):469-472.
被引量:32
4
张宝琴.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问题刍议[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8):103-104.
被引量:3
5
陶嘉磊,张宏如.
《伤寒论》栀子干姜汤组方之我见[J]
.江苏中医药,2012,44(5):65-66.
被引量:5
6
徐文杰,陈飞龙,谢颖,罗佳波.
不同配伍配比对麻黄-桂枝药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84-88.
被引量:20
7
陈艳芬,刘伟民,江滨,曾元儿,杨超燕,邝武锋.
不同工艺决明子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的药效学比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161-164.
被引量:9
8
于文玫,仇传菊.
中药配方颗粒在我院的应用及问题浅析[J]
.中国医疗前沿,2012,7(14):59-60.
9
孙志翠,刘西建,郭炜,裴强伟,吕青涛,韩涛,王欣.
GC-MS法分析酸枣仁汤及其各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534-536.
被引量:3
10
徐文杰,赵杰,周慧芳,罗佳波.
不同配伍配比对麻黄甘草药对有效成分含量及抗炎活性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2,30(10):50-54.
被引量:13
1
张中显.
消喘膏加按摩治疗哮喘[J]
.家庭科技,1994,0(11):27-27.
2
陈攀.
基于壮医毒虚致病论探讨抑郁症发病机理[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4):19-20.
被引量:6
3
王国强,王银萍,张守琳.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特色及临床意义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10-12.
被引量:8
4
孙云广.
从病例谈经络辨证[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4):92-93.
被引量:1
5
曾玉祥.
浅谈壮医药治疗性传播疾病的指导理论和临床效果[J]
.广西医学,2002,24(10):1690-1692.
被引量:4
6
曹东义.
假如没有理论中医就走不远[J]
.中医药通报,2011,10(5):1-3.
7
刘国真.
经络辨证与针灸临床[J]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8):341-342.
被引量:5
8
熊学军.
温阳法治疗消渴病的历史源流述要[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5):528-531.
被引量:4
9
朱弋黔,唐荣芬.
探讨基层医院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19):51-52.
被引量:3
10
张艳菊,欧阳晓勇.
从心和肝论治痒风[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3):10-11.
被引量: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