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看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哲学从实质上看是对西方形而上学根本"颠倒",这表明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以往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理论范式,超越了以往形而上学展开路径,超越了以往形而上学"解释世界"的封闭特征,马克思哲学通过对以人的感性活动为基础的"感性世界"优先性的确立为哲学提供一条"改造世界"的现实道路。
作者
陆杰荣
机构地区
辽宁大学哲学系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73,共7页
Studies on Marxism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西方形而上学
解释世界
传统形而上学
超越
感性活动
感性世界
根本
优先性
确立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322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9
1
.《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下卷[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68页.
2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页.
3
黑格尔 梁志学译.《逻辑学》[M].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1页.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二版[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87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二版[M].,1995年.第73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8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上海三联书店,.第1242-1243页.
9
.《西方哲学原著选集》上卷[M].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31页.
10
[美]特伦斯·欧文著.《古典思想》[M].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共引文献
2322
1
黄一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更高程度的解放[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36-139.
被引量:1
2
王浩斌,王飞南.
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1-4.
3
姚建军.
毛泽东调动人民积极性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34-37.
4
傅有明.
略论个体道德的形成与提升[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2-13.
被引量:1
5
何良安,罗秋立.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人类学研究——马克思唯物史观方法论形成及运用过程中的两次转变[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22-24.
6
顾承卫.
论传媒从业者的“工具人格”[J]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5):150-152.
7
吴仁山,叶强.
宪政程序正当化:宪政建设的制度基础[J]
.理论观察,2004(3):44-45.
8
尹世杰.
关于奢侈消费的几个问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2):14-19.
被引量:16
9
陈富国,陈付龙.
论伦理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10-114.
被引量:2
10
马彬,吴丹.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基于人的本质理论视角的分析与探讨[J]
.求实,2006(z1):204-20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6
1
F.费迪耶,丁耘.
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
.世界哲学,2001(3):52-59.
被引量:503
2
邓晓芒.
补上“实践唯物论”的缺环——论感性对客观世界的本体论证明[J]
.学术月刊,1997,29(3):28-33.
被引量:22
3
高清海.
哲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开放时代,1995(6):8-13.
被引量:27
4
张应杭.
论理想范畴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J]
.哲学研究,2001(7):3-7.
被引量:2
5
张文喜.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哲学解读[J]
.天津社会科学,2004(6):19-23.
被引量:4
6
杨学功.
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从哲学形态转变的视角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2):28-35.
被引量:11
7
周书俊.
试论对象性的存在与对感性世界的正确把握[J]
.东岳论丛,2006,27(1):150-154.
被引量:2
8
张世英.
哲学的身份——哲学的非哲学化[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4):15-22.
被引量:7
9
王南浞.追寻哲学的精神--走向实践哲学之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7.
10
孔子.论语译注[M].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
引证文献
7
1
黄文正.
从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看哲学思维方式变革[J]
.天府新论,2006(6):33-35.
被引量:1
2
臧峰宇.
政治理想:马克思政治哲学变革之源[J]
.理论导刊,2008(2):25-28.
3
陆杰荣.
理论哲学的范式与马克思哲学关于“实践”的有限规定[J]
.学习与探索,2008(6):47-50.
被引量:3
4
孙德林.
由《道德经》之“道”看古代形而上学的形态及思维方式[J]
.社科纵横,2014,29(3):119-122.
5
崔士岚,杨丽丽.
“中国梦”的语法维度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180-182.
被引量:3
6
朱灏,曾祥云.
超感性世界理论研究综述[J]
.实事求是,2017(6):51-55.
7
陈雪雪.
《神圣家族》的人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J]
.天中学刊,2020,35(2):1-1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魏玉龙.
具象思维的形成、发展和研究[J]
.中医学报,2009,24(6):18-20.
被引量:20
2
于秀艳.
真理观的人学向度[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9(1):73-77.
3
陈丽梅.
“中国梦”话语的国内外传播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12):127-131.
4
杨洁.
对翻译主体性研究的反思:困境与出路[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24(2):51-55.
被引量:1
5
王宇勍.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次中央全会与实现中国梦的内在逻辑[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2):81-84.
6
曾利沙.
宏观·中观·微观·范式--论开放性TSPT研究范畴拓展的模块化创新路向[J]
.上海翻译,2020(1):14-19.
被引量:2
7
陈丽梅.
“中国梦”话语的语义生成分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12):21-22.
被引量:2
1
金民卿.
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几种理论范式[J]
.理论前沿,2000(1):25-27.
被引量:7
2
姬志闯.
分析哲学中的实用主义冲动及其谱系学后果——C.I.刘易斯的实用主义谱系重置及其效应[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6(6):1-8.
被引量:2
3
朱丽霞.
人天乘法及其与人间佛教的展开路径分析——以太虚、印顺为例的探讨[J]
.佛学研究,2014(1):353-360.
4
鞠香远.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核心思想论析[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3):28-32.
被引量:2
5
李翔海.
中国哲学范式的反思与前瞻(专题讨论)——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三种基本理论范式述评[J]
.河北学刊,2004,24(1):5-5.
6
丁振中,杨思基.
唯物史观在理解或消解中的命运——“西马”“后马”对唯物史观的认识梳理[J]
.北方论丛,2015(1):124-128.
7
刘祎.
古希腊科技伦理思想探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25-28.
被引量:1
8
彭富春.
马克思美学的现代意义[J]
.哲学研究,2001(4):19-26.
被引量:38
9
陈丽杰.
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当代意蕴[J]
.理论界,2010(10):19-21.
10
彭富春.
人的区分与美的规定——马克思美学的现代意义[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1(1):130-142.
被引量:1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