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失乐园”: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
被引量:21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3-117,共15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参考文献5
-
1茅盾.《呼兰河传·序言》[A]..《萧红全集》下卷[C].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
2.《鲁迅全集》第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08页.
-
3莫里斯·哈布瓦赫 毕然 郭金华译.《论集体记忆》[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
4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21页.
-
5荣格.《心理学与文学》第109页,北京三联书店,1967年版.
共引文献46
-
1陈思和.探索世界性因素的典范之作:《十四行集》(续)[J].当代作家评论,2004(4):121-140. 被引量:3
-
2王列生.论文艺人类学的学科目标、知识边界及理论框架[J].社会科学战线,2004(4):112-121. 被引量:3
-
3熊国华.李商隐诗歌的心灵性结构[J].江汉论坛,2004(10):109-112. 被引量:1
-
4刘晓春.个人历史、底层意识与性别的叙事——《金德顺故事集》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2002,20(2):60-65.
-
5程爱民.原型批评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J].外国文学,2000(5):67-74. 被引量:16
-
6罗显克.柏拉图灵感论再认识[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1):18-24. 被引量:3
-
7杨宏芹.试论“恶魔性”与莱维屈恩的音乐创作──关于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02(2):137-146. 被引量:10
-
8胡志毅.舞台、女性和“过渡仪式”──《舞台姐妹》的再读解[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2):57-59. 被引量:2
-
9杨丽娟.异化主题及其原型分析[J].当代外国文学,2001,22(1):137-142. 被引量:10
-
10李夫生.“宗经”与“原型”:结构主义诗学的对话[J].江汉论坛,2005(3):85-88.
同被引文献103
-
1李娜.不能承受的身体之痛——浅析萧红小说《生死场》中女性的身体意识[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4):11-14. 被引量:1
-
2宋晓萍.萧红的地:封锁和游离——关于《呼兰河传》及其女性空间[J].天津社会科学,1999(4):93-100. 被引量:5
-
3赵凤翔.肖红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19(1):54-60. 被引量:1
-
4邹午蓉.新时期萧红研究述评[J].文学评论,1988(4):78-90. 被引量:27
-
5韩文敏.《呼兰河传》我见[J].文学评论,1982(4):49-55. 被引量:7
-
6秦林芳.《呼兰河传》的叙事学研究[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4(2):52-57. 被引量:2
-
7周成璐.从《呼兰河传》看肖红的创作主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66-71. 被引量:2
-
8周筱华.《呼兰河传》与萧红的“小说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9(3):54-59. 被引量:2
-
9李采章.《呼兰河传》的叙事策略及其文化意味[J].求是学刊,1995,22(5):76-79. 被引量:2
-
10邹午蓉.独特的视角 深切的忧愤─—萧红小说对妇女命运的表现[J].江苏社会科学,1994(4):105-11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21
-
1贺敏.革命视阈下的性别凸显——论新世纪女性革命小说中的性别意识[J].作家,2012(2):10-11.
-
2黄玲.萧红小说研究述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S1):4-9. 被引量:2
-
3宋剑华,曹亚明.论萧红小说中的空间意象[J].云梦学刊,2008,29(2):114-117.
-
4宋剑华.“金锁”未必是“金钱”——论张爱玲《金锁记》的女性自省意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5-89. 被引量:18
-
5冯永朝.身体的毁损 精神的驯服——论萧红笔下女性的悲剧命运[J].阴山学刊,2009,22(2):18-22. 被引量:3
-
6刘艳琳.温情与荒凉共存——《呼兰河传》中叙事者的自我分裂[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104-106.
-
7卜善芬.从《呼兰河传》论现代文学人物的悲剧性和现代文学的悲剧意识[J].文学界(理论版),2010(2):8-9.
-
8胡亭亭,王桂荣.论萧红小说的底层叙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9):49-53.
-
9颜水生,唐红卫.莫言小说的历史悲剧美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21(3):17-20.
-
10陈思广.《呼兰河传》接受70年:四种视阈与三个问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2):92-9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3
-
1孙波.浪漫文化度者的情怀:萧红和姜敬爱之对比[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9):76-78.
-
2董玲.基于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谈“夜”意象悲剧意识的审美价值[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7):77-78. 被引量:1
-
3王宏燕.七巧梦魇:躺在床帏里的男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134-135.
-
4仲米磊.“恶魔式”话语叙事与女性命运言说——以《杀夫》、《金锁记》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4):61-65.
-
5黎保荣.大学中文教学的方法与精神之我见[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3):88-89. 被引量:2
-
6王春荣.新世纪十年萧红研究状况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5):27-34. 被引量:2
-
7贺飞蝶.男权压迫下的绝望呐喊——浅谈《金锁记》中觉醒的女性意识[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2):18-19.
-
8赖芸芳.寒冷.悲凉.憧憬:萧红小说中的民国生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3):75-75.
-
9慕宜君.“金锁”是什么?——张爱玲《金锁记》中“金锁”意象之再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20-21. 被引量:2
-
10李红芳.一间华美而苍凉的屋——从杨义《中国叙事学》看《金锁记》的结构艺术[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10):93-95. 被引量:2
-
1周佳.论萧红于文学创作过程中女性生命悲剧意识的深化[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0(5):15-15.
-
2李多林.论张爱玲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J].中华少年,2017,0(5):244-245.
-
3曹新月.《生死场》中的女性悲剧意识[J].神州,2013(24):5-5.
-
4王立春.萧红作品的悲剧意识[J].林区教学,2007(2):31-33.
-
5张文弢.《白鹿原》中的女性悲剧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25-126. 被引量:1
-
6彭婷.《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的悲剧观念之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2015(7):36-36. 被引量:1
-
7管英杰.欧茨小说的死亡主题与女性悲剧意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9):116-117. 被引量:1
-
8闵敏.谈《呼兰河传》的女性悲剧意识[J].商场现代化,2005,0(8S):224-224. 被引量:1
-
9郭晓楠.浅析严歌苓女性悲剧意识的形成原因[J].北方文学(中),2012(6):52-52.
-
10黄腊梅.论萧红女性悲剧意识的历史独特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2):3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