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四川彭县“飞来峰”的新见解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四川彭县境内的“飞来峰”,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区,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赵亚曾教授首先发现和确定的,60年代,得到了四川地质局有关专家的进一步证实。自后就成为众多地质学家在研究和讨论该区地质构造时将其做为典型地质构造证据与模式,也是国内众多教课书引用的典型例子,从而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
韩同林
何银武
周自隆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4年第29期133-135,共3页
Acta Geoscientia Sinica
关键词
飞来峰
地学
地质学家
龙门山
地质构造
年代
发现
山区
分布
高度
分类号
P618.130.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6
1
吕崧,颜丹平,王焰,高剑峰,漆亮.
碧口地块麻山、木皮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地质年代学:对构造属性的指示意义[J]
.岩石学报,2010,26(6):1889-1901.
被引量:16
2
韩同林,褚爱臣.
藏北地区首次发现大型表皮构造:青藏大冰盖的新证据之一[J]
.西藏地质,1993(1):7-19.
被引量:1
3
韩同林.
关于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混杂堆积的新认识[J]
.中国区域地质,1993(4):375-375.
被引量:2
4
石绍清.
彭县地区飞来峰的特征及形成演化[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1(3):8-13.
被引量:11
5
韩同林,褚爱臣.
藏北崩纳藏布大冰盖冰碛型砂金矿的发现及意义—青藏大冰盖新证据之二[J]
.西藏地质,1994(1):192-200.
被引量:4
6
韩同林.
青藏高原第四纪大陆冰盖形成的野外证据[J]
.地质论评,1989,35(5):468-478.
被引量:8
7
曾允孚,李勇.
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J]
.矿物岩石,1995,15(1):40-49.
被引量:50
8
李远图.
龙门山南西段飞来峰构造的基本特征[J]
.中国区域地质,1989(3):247-249.
被引量:8
9
周自隆.
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飞来峰”成因研究的新进展[J]
.四川地质学报,2006,26(1):7-9.
被引量:6
10
韩建辉.
论龙门山飞来峰群[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26(1):55-59.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韩同林,劳雄,陈尚平,郭克毅,周自隆,彭德林.
四川彭州葛仙山巨型冰川漂砾的发现及意义[J]
.中国区域地质,1999,18(1):59-68.
被引量:11
2
薛振华,尚庆华,姜文英,王清晨,李双建.
龙门山飞来峰前缘角砾灰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46(1):67-7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韩建辉.
论龙门山飞来峰群[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6,26(1):55-59.
被引量:12
2
吴山.
龙门山巨型滑覆型飞来峰体系与龙门山构造活动性[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5(4):377-382.
被引量:13
3
宋春彦,何利,刘顺.
龙门山南段飞来峰构造变形及形成演化[J]
.华南地质与矿产,2009,25(1):51-57.
被引量:3
4
韩建辉,李忠权,王道永.
龙门山中段清平叠覆式飞来峰的厘定[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3):305-310.
被引量:3
5
吴山,赵兵,胡新伟.
再论龙门山飞来峰[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26(3):221-224.
被引量:26
6
赵国龙,朱洪森,李泊洋,王友,朱慧忠.
论内蒙古第四纪冰川和冰臼群的成因[J]
.中国区域地质,2001,20(2):200-205.
被引量:22
7
薛振华,尚庆华,姜文英,王清晨,李双建.
龙门山飞来峰前缘角砾灰岩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46(1):67-78.
被引量:2
8
石永红,何鹏.
西昆仑地区花岗岩漂砾的初步研究[J]
.陕西地质,2016,34(2):47-52.
9
周尚哲,汪耀华,许刘兵,郑本兴.
龙门山古冰川作用[J]
.冰川冻土,2017,39(2):292-298.
被引量:2
10
郑勇,李海兵,王焕,张蕾,李成龙.
印支期龙门山断裂带的逆冲--推覆构造和沉积响应[J]
.地质论评,2018,64(1):45-61.
被引量:8
1
关于龙门山区二叠纪灰岩飞来峰成因与时代的讨论[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7,17(4):54-54.
2
成振昼(编译).
行动的重要性[J]
.新智慧,2009(3).
3
龚婷婷,肖渊甫,邓江红,吕劲松,何佳乐,程超杰.
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九龙峨眉山玄武岩岩石特征及构造背景[J]
.矿物学报,2011,31(S1):165-167.
被引量:1
4
潘荣胜,陈小兰,翟永红.
峡东地区寒武系岩石学、沉积学特征及储集性[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1,12(1):8-20.
被引量:3
5
齐迪,冯志仁,李雨阳.
地表变形预测分析——发电厂典型例子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1):157-160.
被引量:1
6
王晓青.
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内在质量[J]
.青海气象,2001(2):35-40.
被引量:1
7
彭勇民,罗建宁.
弧后盆地层序地层研究[J]
.四川地质学报,1999,0(1):6-11.
被引量:2
8
徐锡伟,李峰(摄影).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研究现状与存在的科学问题[J]
.防灾博览,2009(3):32-37.
被引量:1
9
彭勇民,汪名杰,陈明.
昌都地区三叠纪事件沉积及其成因[J]
.四川地质学报,1999,0(4):273-280.
被引量:3
10
杨命青,王万东,毋利军,张勇,韩军.
龙门山区震后山地灾害地质因素敏感性评价[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0):3-7.
被引量:9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94年 第2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