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形态——评王一川先生的《文学理论》
被引量:1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6-127,共2页
同被引文献7
-
1董学文.中国百年文学理论嬗变的反思[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3):7-12. 被引量:4
-
2王春云.中国文学理论的失语与拯救[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4):70-73. 被引量:1
-
3王君梅.凸现传统文化血脉的努力——关于王一川《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0-22. 被引量:1
-
4张法.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回望与补遗[J].文艺研究,2006(9):29-40. 被引量:25
-
5章辉.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J].文艺研究,2006(9):41-46. 被引量:2
-
6章辉.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一个尝试——评王一川《文学理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5):10-13. 被引量:2
-
7杨福生.五十年代后期我国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略论[J].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5):106-107. 被引量:1
-
1黄炎.鲁迅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贡献[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9(2).
-
2周晓风.比较诗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47-58.
-
3世纪之交的思索──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五人谈[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0(2):56-60.
-
4张卫东.论中国文论的“理论性”[J].文艺评论,2006(5):11-16. 被引量:3
-
5王泽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十年巡礼[J].东方丛刊,2007(1):141-155. 被引量:3
-
6赵梦楠.关于中国文论现代转换的再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2):17-20.
-
7李正红.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浅析[J].芜湖师专学报,2002(1):58-59.
-
8张金梅.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其融合中西文论的努力——以钱中文、童庆炳为例[J].当代文坛,2005(6):9-11. 被引量:3
-
9任现品.《苦闷的象征》的传播及其意义──兼论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J].齐鲁学刊,2001(3):67-70. 被引量:2
-
10黄曼君.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回顾[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1):196-223.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