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基因型甘蔗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8
Difference of properties of tissue culture among sugarcane genotyp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甘蔗心叶的组织培养,确定了适合愈伤组织生长繁殖的培养基构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7个甘蔗基因型的组织培养特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基础是甘蔗心叶组织培养的重要制约因子,表现为不同甘蔗基因型之间的心叶脱分化速度、外植体褐化率、愈伤组织诱导率、生长速度和分化率均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
谭志勇
谭中文
张志胜
机构地区
东莞市农业种子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甘蔗
基因型
组织培养
差异
分类号
S566.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0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8
参考文献
6
1
韩光禧 陆耀邦 韦鹏霄.甘蔗愈伤组织和胚性细胞团的诱导与分化因素的研究.广西农学院学报,1983,(2):83-94.
2
何明.甘蔗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四川甘蔗,1988,(1):29-33.
3
叶树茂 张绍武.甘蔗的组织培养与育种[J].甘蔗科技通讯,1980,(1):11-16.
4
福建农学院经济作物教研组.甘蔗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J].四川甘蔗科技,1983,(4):67-72.
5
秦廷豪,邹宗兰,吴才文.
浅析甘蔗组培中的酚害[J]
.甘蔗(福建),1997,4(2):12-14.
被引量:22
6
王敬驹 匡柏健 等.甘蔗组织培养与细胞诱变研究[J].甘蔗糖业(甘蔗分册),1983,(4):11-15.
共引文献
26
1
杨柳,李杨瑞,李小辉.
甘蔗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490-3492.
被引量:25
2
曾镭,刘燕.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49-50.
被引量:50
3
司晶星,赵文甲,任丽丽.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09(19):30-30.
被引量:2
4
岑秀芬,杨燕妮,韦鹏霄,陈世民,彭芳,经东艳,严悦.
激素因子对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与分化的效应[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889-892.
被引量:11
5
林庆良,许莉萍,高世武,傅华英.
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发生与发育的组织细胞学观察[J]
.热带作物学报,2010,31(8):1303-1308.
被引量:9
6
李松,蓝桃菊,许鸿源,余坤兴,刘红坚,游建华,刘丽敏,淡明,卢曼曼,谭芳,戴友铭.
灵发素(LFS)在甘蔗组培中的应用[J]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3):452-455.
被引量:1
7
樊丽娜,何慧怡,陈月桂,罗青文,劳方业,谭嘉娜,邓海华,杨俊贤,李奇伟,齐永文.
甘蔗健康种苗繁殖培养基正交试验分析[J]
.甘蔗糖业,2011,40(6):6-10.
被引量:6
8
何海旺,许春燕,李文,李创珍,韦善清,何龙飞.
甘蔗品种“粤糖55号”的离体快速繁殖[J]
.中国糖料,2012,34(2):63-65.
被引量:3
9
余坤兴,杨柳,刘俊仙,李松,方锋学,杨丽涛,李杨瑞.
白玉蔗组织培养研究[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1927-1933.
被引量:4
10
韦鹏霄,覃柳兰,岑秀芬,黄有总,杨燕妮,刘洁云,谭木秀,植菊芳.
甘蔗胚性细胞团诱导与增殖的相关因子研究[J]
.甘蔗糖业,2013,42(2):1-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03
1
何明,张子建.
甘蔗组织培养新方法研究[J]
.植物学报,1992,39(S1):21-22.
被引量:2
2
李瑞美,吴水金,吴松海,林一心.
不同基因型甘蔗愈伤组织培养研究[J]
.甘蔗糖业,2004,33(5):23-25.
被引量:2
3
许莉萍,陈如凯,李跃平.
利用愈伤组织培养和茎尖培养去除甘蔗花叶病毒[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23(3):253-256.
被引量:43
4
陈惠娟.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的产生机理及克服措施[J]
.植物保护,2005,31(2):79-82.
被引量:52
5
薛志平,林美娟,陈平华,陈如凯.
正交试验设计在优化甘蔗再生体系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3):389-393.
被引量:8
6
黄诚梅,李杨瑞,叶燕萍.
甘蔗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作物杂志,2005(4):25-26.
被引量:10
7
王宝钦.
无土栽培基质特性与非洲菊生长关系的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05(10):8-9.
被引量:6
8
夏传涛,袁秉祥.
无空列正交试验的设计及SPSS软件的数据处理[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1):91-92.
被引量:14
9
高艳明,李建设,李晓娟.
非洲菊花托组织培养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6,15(4):200-202.
被引量:15
10
张会民,吕家珑,李菊梅,徐明岗,刘红霞.
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土壤钾素化学研究进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55-160.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8
1
岑秀芬,杨燕妮,韦鹏霄,陈世民,彭芳,经东艳,严悦.
激素因子对甘蔗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与分化的效应[J]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9):889-892.
被引量:11
2
樊丽娜,何慧怡,陈月桂,罗青文,劳方业,谭嘉娜,邓海华,杨俊贤,李奇伟,齐永文.
甘蔗健康种苗繁殖培养基正交试验分析[J]
.甘蔗糖业,2011,40(6):6-10.
被引量:6
3
姚丽,曾千春,杨昆,赵培方,吴才文.
2,4-D、NAA对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的影响[J]
.中国糖料,2013,35(2):8-10.
被引量:3
4
陈迪文,卢颖林,江永,陈仲华,刘睿,敖俊华,黄莹,周文灵,黄振瑞,李奇伟.
不同基因型甘蔗组培苗钾营养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2):96-102.
被引量:6
5
谢君锋,廖韦卫,陆祖正,蒋亚琴,闭德金,唐君海,符策,赵静,韦海球,唐利球,秦昌鲜.
甘蔗组培苗继代增殖的浅层培养[J]
.热带农业科学,2015,35(5):65-68.
被引量:7
6
吕平,张继,檀小辉,黄秋伟,韦丽君.
不同基因型甘蔗离体培养技术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0):80-80.
被引量:4
7
单芹丽,阮继伟,吴丽芳,张松,汪国鲜,李绅崇,杨春梅.
非洲菊单倍体植株的生长特性初报[J]
.江西农业学报,2016,28(12):13-17.
被引量:3
8
秦翠鲜,廖芬,潘有强,陈忠良.
桂糖42号胚性愈伤组织高效诱导及相关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J]
.广西糖业,2023,43(6):1-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8
1
秦密,刘凤栾,刘青青,曹建国,陈煜初,田代科.
国内外8个不同种源地莲(Nelumbo)的成熟胚离体培养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10):69-78.
被引量:1
2
秦昌鲜,唐君海,唐利球,何洪良,赵静,廖韦卫,陆祖正.
防止甘蔗组织培养褐化初探[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24(2):25-26.
被引量:2
3
李敏,张健,李玉娟,谈峰,丛小丽,周学梅.
三种柳树新品系的水插生根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7):16-17.
4
樊丽娜,何慧怡,陈月桂,罗青文,劳方业,谭嘉娜,邓海华,杨俊贤,李奇伟,齐永文.
甘蔗健康种苗繁殖培养基正交试验分析[J]
.甘蔗糖业,2011,40(6):6-10.
被引量:6
5
俞信英,俞少华,王炜勇,沈晓岚.
几种外源激素对垂花光萼荷促发侧芽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2,53(11):1536-1537.
被引量:1
6
韦鹏霄,覃柳兰,岑秀芬,黄有总,杨燕妮,刘洁云,谭木秀,植菊芳.
甘蔗胚性细胞团诱导与增殖的相关因子研究[J]
.甘蔗糖业,2013,42(2):1-5.
被引量:5
7
姚丽,曾千春,杨昆,赵培方,吴才文.
2,4-D、NAA对甘蔗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的影响[J]
.中国糖料,2013,35(2):8-10.
被引量:3
8
陈念平,蓝桃菊,龚银花,解云英,许鸿章,梁琼月,周凤珏,何冰,许鸿源.
灵发素(LFS)对诱导甘蔗愈伤组织的影响[J]
.种子,2013,32(11):1-2.
被引量:2
9
何慧怡,樊丽娜,陈勇生,徐苑娴,劳方业,齐永文,邓海华.
粤糖03-393茎尖诱导丛芽培养基筛选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3):9-11.
10
夏清,吴雅静,邵晨,周亮,田兴军.
秤锤树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初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5):105-111.
被引量:3
1
梁计南,谭中文,谭志勇,张志胜,孔垂华,胡飞.
甘蔗不同基因型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3(4):37-40.
被引量:14
2
贾利敏,贾利欣,付晓峰.
燕麦新品种燕科一号组织培养特性及再生体系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6):42-45.
被引量:4
3
吉前华,任正隆.
影响小麦幼穗组织培养特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3):1-4.
被引量:2
4
孙建昌,杨生龙,马静,朱美静,王兴盛.
宁夏水稻不同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4):94-97.
被引量:3
5
Madan,VK,许莉萍.
甘蔗基因型对赤腐病的抗性与酶活性的关系[J]
.国外农学(甘蔗),1992(2):47-49.
6
周玲艳,姜大刚,吴豪,庄楚雄.
几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品种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24(2):45-47.
被引量:12
7
肖向文,李平,杨正林,钟秉强,侯磊,李德谋,何光华.
5个骨干籼型恢复系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378-381.
被引量:11
8
李美善,吴京姬,吴基日.
桔梗种质资源间组织培养特性的差异性研究[J]
.北方园艺,2008(3):192-194.
被引量:7
9
王维旭,张骥诚,刘学群,王春台,刘新琼.
微量元素对籼稻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和褐化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1):6-8.
被引量:5
10
刘洋,王根平,王超杰,谢彦周,许喜堂,王怡,王成社.
普通小麦新品种陕农33未成熟胚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J]
.西北农业学报,2015,24(2):51-58.
被引量:1
广东农业科学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