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屈赋比兴的性质及其作用的转化——兼论“雅”与“骚”的关系 被引量:7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 and Function of “Bi Xing”in the Fu of Qu Yua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如果说《诗经》的比兴是以兴为主,那么屈赋的比兴则是以比为主。历来认为发生这一转化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春秋战国“隐语”的影响。但通过比较隐语的联想方式及体用特征,可以发现它与屈赋的比兴差别很大。屈赋的比喻象征主要与春秋以来人们对诗歌功用的认识有关,同时也是诗人摆脱散文形式的影响、集中提炼诗意的创作自觉的体现。《离骚》用四条比兴主导思路通贯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但并未顾及抒情主人公外在形象的一致,因此流行的“女性中心说”和“巫师说”都不符合《离骚》使用比兴的创作意图。《离骚》的主旨和比兴的主导意象都可以在《诗经》“大雅”和“小雅”的不少篇章中找到渊源。由此也可以见出骚与诗的内在联系。 A lot of scholars argues that the figure of speech of the fu of Qu Yuan was affected by the “Yin Yu”(words having implications)of the Pre-Qin Dynasty.The author disagrees with it.The fact is that people think the poets should use the figure of speech to express their political viewpoint since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Li Sao”(Encountering Sorrow,by Qu Yuan)used four main trains of thought of the figure of speech to refine the poetic flavors,the origin of these images can be found in the great elegance and lesser elegance of “Shi Jing”(The Book of Songs).
作者 葛晓音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40,共12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诗骚 屈赋 隐语 比兴 主导思路 The Book of Songs Fu(ode)of Qu Yuan figure of speech Bi Xing(比兴) Main trains of though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2

  • 1李军.论《诗经》至《楚辞》年间诗歌的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25(5):34-40. 被引量:2
  • 2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总目录[J].中华文史论丛,2006(4):349-352. 被引量:6
  • 3刘起舒.《尚书学史》[M].中华书局,1989年.第52页.
  • 4《诗集传》.乐麓书社1994年版,第61页.
  • 5《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顾颉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41—1742页.
  • 6刘起逾釪.《尚书源流及传本》,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页.
  • 7蔡沈注.《书经集传》,中国书店据世界书局影印本,1985年第2版,第1页.
  • 8《书经集传》,第16页.
  • 9《诗集传》,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第225页.
  • 10顾炎武.《日知录》卷21.

共引文献71

同被引文献50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