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全球化与人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
8
Globalization and the Mode of Man's Existen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全球化就其一般本质而言 ,它蕴意着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的存在方式变化的内在根据。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存在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人首先是为追求和满足自身交往行为的社会化而存在 ;人依靠在交往实践中的不断创新而存在 ;人把追求共同利益作为价值取向而存在 ;人在由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中存在。
作者
贾英健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56,共4页
Theory Journal
关键词
全球化
人的存在方式
社会化
创新
共同利益
虚拟空间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1
汪信砚.
全球化及其价值意蕴[J]
.天津社会科学,2000(4):10-14.
被引量:7
2
贾英健.
论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唯实,2002(2):8-13.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方军.
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哲学中革命性变革的实质[J]
.哲学研究,1995(3):3-18.
被引量:1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共引文献
11
1
吴国璋.
全球化时代的“普遍伦理”[J]
.探求,2001(4):52-53.
被引量:2
2
贾英健.
从全球化视角看人的生存方式的当代转向[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12-14.
被引量:6
3
毕红梅.
全球化本质认识的误区及再解读[J]
.求索,2006(3):138-140.
被引量:2
4
周育国,石曲.
全球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1):11-14.
被引量:3
5
郭强,卜万红,李晋玲.
《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研究综述[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1):57-59.
6
刘明华,郭强.
《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研究述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3):5-8.
被引量:5
7
王瑜卿.
马克思的民族文化观及其当代意义[J]
.世界民族,2012(3):1-7.
被引量:4
8
杨亮才.
论发展意识[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3):23-27.
被引量:1
9
汪信砚.
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
.新视野,2002(2):46-47.
被引量:2
10
黄伟.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浅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8).
同被引文献
63
1
夏伟东.
经济全球化和WT0背景下的道德教育问题[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1):28-32.
被引量:18
2
郭根荣.
加入WTO后对我国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
.求实,2002(4):60-62.
被引量:7
3
张汝伦.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
.哲学研究,2001(2):17-24.
被引量:131
4
丰子义.
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4,6(4):10-14.
被引量:6
5
朱银端.
网络伦理中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
.教学与研究,2004(11):34-38.
被引量:24
6
陈卫星.
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4):31-37.
被引量:40
7
蔡瑜琢.
全球化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1):23-27.
被引量:3
8
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6(3):4-5.
被引量:27
9
[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4页.
1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24.
引证文献
8
1
贾英健.
当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变化及价值重建[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3):73-77.
被引量:2
2
李一.
网民群体互动及其对社会稳定的促进意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5):68-72.
被引量:1
3
邢建华.
探析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之影响[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5(2):166-170.
被引量:4
4
焦国林.
自我拯救:世界历史进程中个人认同的重构[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22(5):45-49.
5
孙英春.
跨文化传播的技术空间[J]
.浙江学刊,2013(6):104-112.
被引量:5
6
赵铁链.
论马克思主义共同利益思想及其现实启示[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15(2):5-10.
被引量:1
7
张军锐.
技术化交往中的“媒介人”及其主体性适应[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75-80.
8
陈晓琳.
数字空间下乡村治理逻辑的转向与重构[J]
.图书馆,2024(6):59-66.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王妙迪.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西叙事交流的形式发展与理论演进[J]
.外国问题研究,2021(1):69-76.
被引量:1
2
杨娟,杨祥.
全球化趋势下高校德育问题新解[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24-126.
被引量:1
3
李一.
政治参与视野中的微博及其健康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6):57-60.
被引量:2
4
程仪容.
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探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3):1-3.
被引量:1
5
闫国疆.
问题与反思:近30年中国身份认同研究析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4):30-38.
被引量:11
6
刘国强,汤志豪.
世界精神与民族关怀: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伦理构建[J]
.国际新闻界,2018,40(12):104-121.
被引量:12
7
林晓慧.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综艺节目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基于《西南政法大学生心目中韩国形象及其来源》的实证调查[J]
.西部广播电视,2014,35(23):21-23.
被引量:2
8
李颖.
关于近年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反思[J]
.唐都学刊,2016,32(2):74-79.
被引量:6
9
罗志祥.
浅析民族分离运动中的认同因素[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6(1):90-91.
被引量:3
10
周辉,杨思琪,王改红.
教育全球化与大学生全球化能力契合度研究[J]
.晋中学院学报,2017,34(5):82-85.
1
樊锐.
视角独特 蕴意深刻──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J]
.学习与探索,1997(4):143-143.
2
牛银凤.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现代蕴意[J]
.职业时空,2007,3(12S):5-6.
3
卢伟.
试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运行机制的变化[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4):9-10.
4
胡丰顺.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根据[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9):13-15.
5
徐久刚.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在统一性[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2(2):14-17.
6
徐久刚.
解读"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J]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4):257-259.
7
韩喜平,阎国生.
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蕴意[J]
.新长征,2008(1):29-31.
8
韩喜平,阎国生.
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蕴意[J]
.政工师指南,2008(2):9-11.
9
赵家祥.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贡献[J]
.观察与思考,2016(1):5-16.
被引量:4
10
张秀琴.
也谈《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范畴[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17-20.
理论学刊
200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