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周代食政的特点与形成因素探论
被引量:
2
On Peculiarity and Formative Factors of Dietary System in the Zhou Dynas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食政是一种制度化、程序化的饮食方式。周代的食政具有食以体政、节制饮酒诸多特色。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与经济生活方式是其先决条件 ;原始的习俗与禁忌是其文化因素 ;殷人因酒亡国影响到周代食政的形成 ;生产与技术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作者
沈刚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8,共6页
Collected Papers of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周代
食政
形成因素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8
1
外储说右下[A].韩非子[Z].
2
魏策二[A].战国策[Z].
3
<诗经>[Z].
4
乌桓鲜卑列传[A].后汉书[Z].
5
匈奴列传[A].史记[Z].
6
宋兆麟.中国原始社会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7
.尚书[z].,..
8
安金槐.
战国时期地下冷藏遗迹初探[J]
.华夏考古,1991(2):77-80.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5
1
万栋才.
僰人探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5):114-117.
2
陈金生.
汉匈质子关系及其作用述评[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11-15.
3
苗霞.
殷墟小屯宫殿区“特型墓M34”的性质探析[J]
.中原文物,2015(1):30-37.
被引量:4
4
时西奇,井中伟.
商周时期大型仓储建筑遗存刍议[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7):6-16.
被引量:7
5
宋阿倩,马志坤,刘斌,易璇.
商周时期储粮窖穴研究——以陕西旬邑西头遗址为例[J]
.中国农史,2022,41(4):14-2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2
1
申宪.
商周贵族饮食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与饮食礼制[J]
.中原文物,2000(2):33-36.
被引量:3
2
姚伟钧.
商周饮食方式论略[J]
.浙江学刊,1999(3):148-151.
被引量:5
3
印群.
论周代列鼎制度的嬗变——质疑“春秋礼制崩坏说”[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4):45-49.
被引量:25
4
王慎行.
试论周代的饮食观[J]
.人文杂志,1986(5):87-96.
被引量:4
5
王作新.
古代肉食品类谈概[J]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1):78-81.
被引量:1
6
俞伟超,高明.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下)[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6(1):84-97.
被引量:45
7
俞伟超,高明.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上)[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5(1):85-99.
被引量:97
8
俞伟超,高明.
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中)[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5(2):85-98.
被引量:48
9
马健鹰.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的文化气质[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4):51-54.
被引量:8
10
马健鹰.
味政合一 饮食之道——上古至周代饮食活动与政治间的关系[J]
.东南文化,1997(2):76-8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付小平.
藏礼于器——中国餐具的礼仪教化功能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9):224-230.
被引量:15
2
张燕.
近二十年来先秦饮食文化研究考[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8-13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朱彦民.
先秦社会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8(1):183-210.
被引量:1
2
明镇寰.
RNA链延伸中RNA聚合酶对信息的加工[J]
.遗传,2000,22(1):47-50.
被引量:1
3
韩作珍.
我国饮食伦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
.天府新论,2012(5):27-31.
被引量:4
4
孔春燕,袁金彦.
先秦儒家饮食礼仪考略[J]
.兰台世界(下旬),2013(4):69-70.
5
刘洋,任宏.
从藏礼于器谈现代产品设计的仪式性[J]
.包装工程,2013,34(22):93-96.
被引量:3
6
高纪洋.
生活方式视域内的器皿造型样式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34(6):137-141.
7
李兴华,韩建磊.
论传统器物的教化功能[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5):44-49.
被引量:3
8
叶焱萍,许酉萍.
中法饮食文化差异性研究[J]
.内江科技,2015,36(5):131-132.
被引量:2
9
杨靖,刘剑虹.
在中国传统吉祥文化背景下的麦饭石陶瓷饮具设计研究[J]
.工业设计,2015(11):130-131.
被引量:1
10
李品,武毅超,陈易.
中国餐饮空间演化初探[J]
.住宅科技,2015,35(11):58-61.
被引量:2
1
金兆泽.
浅谈俄罗斯人性格的形成因素以及性格特征[J]
.青春岁月,2013(2):14-14.
2
孙连娣.
浅议中世纪后期西欧婚姻形成因素[J]
.金田,2013(11):427-427.
3
李渊.
血统、政治与异族——论先秦华夏人群的形成因素[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6):69-72.
4
郝田芳.
历史观的形成因素简略探析[J]
.金田,2014,0(4):206-206.
5
卢登平.
探析涪陵白鹤梁题刻科学价值的形成因素[J]
.科学咨询,2013(18):78-78.
被引量:1
6
史念海.
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因素[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4(2):15-44.
被引量:5
7
姚老庚.
汉族古代食仪[J]
.山西青年,2014,0(11):110-110.
8
郭智勇.
浅析陶寺文明形成的推动因素[J]
.沧桑,2007,0(2):19-21.
被引量:1
9
王娟,张敏.
解析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与日本人长寿的关系[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4):187-188.
被引量:4
10
陈蔚琳.
近代“食都上海”成因探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1):99-105.
被引量:1
史学集刊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