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田养分再循环研究——Ⅰ.作物秸秆养分的利用率
被引量: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田养分再循环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持续农业的重要内容。秸秆还田则是养分再循环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认为,研究养分再循环,除了研究有机肥料外,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如何正确确定化肥用量,逐步建立符合持续农业要求的施肥制度;二是研究养分再循环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本文研究了作物秸秆中养分的利用率。
作者
时正元
鲁如坤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81-285,314,共6页
Soils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养分循环
作物秸秆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66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645
参考文献
2
1
鲁如坤,时正元,钱承梁.
我国农田养分再循环——潜力和问题[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5):1-6.
被引量:25
2
莫淑勋,凌云霄,俞金洲,罗质超,徐永福.猪粪、紫云英、稻草分解过程中氮磷转化的初步研究[J]土壤通报,1979(05).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鲁如坤,农业现代化研究,1986年,3期,54页
2
胡荣梅,1992年
3
团体著者,化肥导报,1992年,10页
4
团体著者,中国农业年鉴,1991年
共引文献
24
1
肖鲁婷,张玉革.
豫南稻区不同耕作制度耕层土壤肥力变化及产量效应[J]
.河南农业,2007(4):24-27.
2
郑景生,李义珍,姜照伟,苏连庆,黄亚昌,郑龙川.
福建龙海稻菇生产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平衡[J]
.福建稻麦科技,2001(S1):3-5.
3
倪吾钟,林荣新,何念祖.
秸秆还田条件下连作晚稻钾肥施用适期的初探[J]
.土壤通报,1995,26(7):37-39.
4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
有机物料循环对红壤稻田系统磷素营养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5):602-608.
被引量:7
5
钱承,鲁如坤.
农田养分再循环研究Ⅳ.防止粪肥氨挥发的研究[J]
.土壤,1996,28(1):8-13.
被引量:14
6
秦松,孙锐锋.
贵州粮食安全的土壤养分管理探讨[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B09):80-82.
被引量:2
7
丛万彪.
三江平原白浆土型水稻土氮磷钾养分平衡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249-253.
被引量:10
8
李芳柏,廖宗文.
试论我国有机无机肥料的配合施用[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5(3):167-172.
被引量:9
9
沈其荣,王瑞宝,王岩,徐国华,余玲.
堆肥制作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特征[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2):51-57.
被引量:53
10
李忠佩,唐永良,石华,高坤林.
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稻田的养分循环与平衡规律[J]
.中国农业科学,1998,31(1):46-54.
被引量:50
同被引文献
266
1
孙星,刘勤,王德建,张斌.
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土壤,2007,39(5):782-786.
被引量:149
2
王继红,刘景双,于君宝,王金达.
氮磷肥对黑土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35-38.
被引量:120
3
李东坡,武志杰,陈利军,朱平,任军,彭畅,梁成华.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8):1334-1338.
被引量:74
4
赵贵宾.
我省秸秆还田的现状及发展途径[J]
.甘肃农业科技,1993,24(1):22-23.
被引量:2
5
李东坡,陈利军,武志杰,朱平,任军,梁成华,彭畅,高红军.
不同施肥黑土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891-1896.
被引量:58
6
李东坡,武志杰,陈利军,朱平,任军,梁成华,彭畅,高红军.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磷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897-1902.
被引量:34
7
洪春来,魏幼璋,黄锦法,王润屹,杨肖娥.
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2003,29(6):627-633.
被引量:126
8
金成龙,全允基,马永凤,金学诛,方健孝.
稻草还田定位试验初报[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3(1):21-23.
被引量:15
9
王洋,齐晓宁,王其存.
施用秸秆堆腐肥对黑土农田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132-134.
被引量:21
10
黄道友,王克林,黄敏,陈洪松,吴金水,张广平,彭廷柏.
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J]
.生态学报,2004,24(11):2516-2523.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20
1
刘洪凤.
新型无土栽培基质-秸杆型非织造布[J]
.非织造布,2001,9(2):27-29.
被引量:6
2
鲁如坤,时正元.
农田养分再循环研究——Ⅱ.某些有机物料养分的有效系数[J]
.土壤,1993,25(6):286-291.
被引量:8
3
张电学,韩志卿,刘微,高书国,侯东军,李国舫,常连生.
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5,36(3):360-364.
被引量:24
4
鲁如坤,刘鸿翔,闻大中,钦绳武,郑剑英,王周琼.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Ⅱ.农田养分收入参数[J]
.土壤通报,1996,27(4):151-154.
被引量:92
5
张电学,韩志卿,李东坡,刘微,高书国,侯东军,常连生.
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0):1903-1908.
被引量:62
6
张电学,韩志卿,刘微,高书国,候东军,李国舫,常连生.
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生物学效应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742-749.
被引量:64
7
佘冬立,谢小立,王凯荣,陈敏.
基于稻草还田的稻田生态系统N素吸收特性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1):88-91.
被引量:7
8
叶文培,谢小立,王凯荣,李志国.
不同时期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08,22(1):65-70.
被引量:127
9
王允青,郭熙盛.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3):607-610.
被引量:89
10
陈惟财,谢小立,王凯荣.
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中磷的分布及其有效性[J]
.水土保持学报,2008,22(3):87-90.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645
1
胡明芳,赵振勇,张科.
周年秸秆还田量对南方双季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4):1-6.
被引量:7
2
张康洁,刘旭,尹昌斌,师博扬,易小燕.
湖北潜江“虾稻共作”种养模式的运作机制及政策启示[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2):8-15.
被引量:7
3
李泽媛,郑军.
我国农作物秸秆还田的研究脉络和趋势探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9):16-26.
被引量:25
4
喻记新,李为,刘家寿,熊飞,苑晶,张堂林.
稻虾综合种养对稻田土壤肥力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J]
.水产学报,2021,45(3):453-461.
被引量:6
5
王译鸿,张国威,张倩,商侃侃.
有机物覆盖对柳树微插穗萌条重金属提取的影响[J]
.环境工程,2023,41(S01):471-475.
6
Yuefeng CUI,Tiegang LU,Guocai SUN,Guiyan WANG,Jian WANG,Wenjia HUANG.
Effects of Straw Utilization Methods on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Yield of Japonica Rice in Northern China[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20,12(1):44-49.
7
张慧,高如泰,夏训峰,许其功,刘树庆,席北斗,姜甜甜.
北京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磷养分平衡研究——以密云县和房山区为例[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0):195-199.
被引量:4
8
杨新平,秦新政,马剑,龙宣杞,李建军,昝栩.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绿化垃圾堆肥中的作用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7):1266-1271.
被引量:3
9
梁晶,章菁熠,方海兰,郝冠军,吕子文.
不同改良材料对铜的吸附-解吸研究[J]
.园林科技,2012(4):18-23.
10
苏朋,傅昱,何艳,徐建明,吴建军,吴良欢.
控制条件下水肥耦合对黄泥田还田秸秆腐解及土壤碳转化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1):1-11.
被引量:10
1
代勇.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秸秆养分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11,28(5):623-624.
2
李家仁,施翠仙,竺锡成,杨联丰,李实烨.
稻草面施还田增产机理的初步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1992,33(6):281-282.
被引量:4
3
钱承,鲁如坤.
农田养分再循环研究Ⅳ.防止粪肥氨挥发的研究[J]
.土壤,1996,28(1):8-13.
被引量:14
4
水旱轮作制下秸秆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模式研究及应用[J]
.中国科技成果,2014,0(22):79-80.
5
戴志刚,鲁剑巍,周先竹,杨文兵,胡劲红,易妍睿,刘涛.
中国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利用方式[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7-29.
被引量:21
6
张萍.
推广稻草还田 实施沃土工程[J]
.福建农业,2004(6):14-14.
7
黄秋玉,王才仁,袁箬裴,黄正安,欧小艳.
早稻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晚稻生产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5(1):45-47.
被引量:8
8
张姗,石祖梁,杨四军,顾克军,戴廷波,王飞,李想,孙仁华.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晚播小麦养分平衡和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9):2714-2720.
被引量:48
9
鲁如坤,时正元,钱承梁.
我国农田养分再循环——潜力和问题[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5):1-6.
被引量:25
10
丁亨虎,吴家琼,刘东,孙世清,周国斌,董华兵,杨婷.
小麦秸秆还田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9-10.
被引量:2
土壤
199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