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连续增产,取得了巨大成绩,不仅总产量,而且增产的速度也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在各类畜牧业产品大量增产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隐忧,其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我国畜牧业一直未能摆脱对粮食的过分依赖.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使得粮食生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薄弱环节.因此,如果我国畜牧业过分依赖粮食,今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大限制.反刍家畜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功能,能较单胃畜禽更多、更有效地利用纤维性饲料.所以,根据食草动物特殊的生理功能和营养特性,大量饲养食草家畜就可以少用精料,节约粮食.如果循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我们就能建立起一种"节粮型"畜牧业结构,其意义实在不能低估.而有效利用秸秆类饲料正可以补充食草家畜所需的大量粗饲料.秸秆是我国农村最主要的农作物副产品.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年生产秸秆近6亿吨[1],其数量之大让我们不可低估和忽视.由于秸秆营养价值低,利用价值不高,每年都有大量秸秆被烧掉,用做饲料的仅占一小部分,而且也几乎是不经任何处理饲喂牲畜.这种基本未经处理的秸秆不仅消化率低,粗蛋白含量低,而且适口性差,采食量也不高.单纯饲喂这种秸秆,牲畜连维持需要也难满足,这就制约了食草家畜生产水平的提高,也使得秸秆类饲料不能被充分地利用.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一巨大的饲料资源,关系到我国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如何建立"节粮型"畜牧业结构的重要问题.
出处
《饲料工业》
2005年第3期28-31,共4页
Feed Industry
基金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苜蓿发酵液裹包青贮技术的转化"(项目编号:2002710020908)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