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索》
CSSCI
2004年第12期78-79,共2页
Seeker
参考文献3
-
1杜钢建.《走向政治问责制国家》,中国改革论坛网.
-
2刘军宁.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问责制[J].新闻周刊,2004(17):28-29. 被引量:45
-
3黄健荣.《政府问责与人大监督》,《人民日报》2004年07月07日.
共引文献44
-
1吴秀荣.“问责制”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14(5):61-63.
-
2谢尚果.论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完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139-141. 被引量:4
-
3林天保.我国官员问责制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J].法制与社会,2008(19):184-186.
-
4王宏伟.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J].经济师,2006(3):22-23. 被引量:15
-
5沈蓓绯.全面提升官员问责制效能的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06(3):162-165. 被引量:8
-
6王丽萍,朱云.政府问责制:提高执政能力的制度化建设[J].宁夏社会科学,2006(4):4-6. 被引量:12
-
7周洁.中国语境下的行政问责制[J].行政论坛,2006,13(6):32-34. 被引量:9
-
8张骎.论地方党委“一正二副”模式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意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6):62-64.
-
9张骎.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党的领导体制改革——兼论地方党委“减副”[J].党政干部学刊,2007(3):18-20. 被引量:1
-
10王成兰,定明捷.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7(6):148-15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118
-
1阮爱莺.官员问责制在我国的兴起、问题与对策[J].东南学术,2004(S1):78-80. 被引量:9
-
2刘立敏.试论我国建立行政异体问责制的意义[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21(5):69-72. 被引量:1
-
3汪玉凯.高官如何监督——靠制度还是靠自律[J].领导决策信息,2003,0(36):20-21. 被引量:2
-
4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意义[J].理论与改革,2004(4):41-43. 被引量:154
-
5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J].探索与争鸣,2004(8):20-21. 被引量:52
-
6张超.论“官员问责制”与建立“责任政府”[J].兰州学刊,2004(4):16-18. 被引量:3
-
7李鹏.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绩效管理机制的建立[J].行政论坛,2004,11(5):24-26. 被引量:8
-
8张创新,韩志明.行政责任概念的比较分析[J].行政与法,2004(9):24-26. 被引量:11
-
9冯淑慧,任现辉.树立责任理念,建立责任政府[J].兰州学刊,2004(5):24-25. 被引量:8
-
10侯琦.民主问责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J].党建研究,2004(11):35-3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7
-
1马燕.浅谈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中的异体问责机制[J].魅力中国,2009,0(21):209-210.
-
2胡舟峰.谁主行政问责制[J].中国商界,2009(6):270-271.
-
3雷俊生.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初探[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22(1):40-42. 被引量:2
-
4普永贵.我国行政问责问题研究综述[J].行政论坛,2008(4):30-33. 被引量:6
-
5赵晖.我国政府问责的制度性障碍及其消解[J].理论探讨,2008(6):21-24. 被引量:4
-
6赵晖.我国政府问责的制度性障碍及其消解[J].江苏社会科学,2009(1):121-125. 被引量:6
-
7吴练斌.加强我国行政异体问责初探[J].行政与法,2009(10):47-49. 被引量:6
-
8刘新萍.试析行政问责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困境——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J].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10(3):38-42.
-
9钟裕民.行政问责制研究述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2):103-107. 被引量:5
-
10张祖仁.行政问责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10(1):39-42.
二级引证文献44
-
1习羽,王利清.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行政问责分析[J].前沿,2019(6):41-46. 被引量:5
-
2田亦尧.环境问责归责原则的理论基础与制度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30-37. 被引量:7
-
3李继力.法制、制度和机制:行政问责“三位一体”之再造[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2):50-56.
-
4吴风敏,张徐驰.强化档案行政问责制 打造档案行政部门新形象[J].云南档案,2009(1):7-8. 被引量:2
-
5谢丽芸.行政问责之负效应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236-236.
-
6刘飞,孙振江.行政问责制法律化的理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510-512. 被引量:1
-
7范琳琳,王协舟.政府信息公共获取行政问责的研究意义与述评[J].情报资料工作,2010,31(4):25-29. 被引量:1
-
8刘伟锋.浅析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行政与法,2011(4):29-32. 被引量:1
-
9山东行政学院课题组,孙矩,高学栋.山东省行政问责制体系建设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2):1-8. 被引量:1
-
10马笑芳.从政府审计到问责政府——改革的制度障碍、渐进意义与现实选择[J].会计之友,2011(14):112-114.
-
1郑善和.新时期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司法,2016(8):13-17. 被引量:1
-
2姿兴市司法局[J].湘潮,2005(11).
-
3曹文俊.提高素质 服务大局——谈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政治工作[J].共产党人,2006(20):20-21. 被引量:1
-
4余华.论依法行政的法律有效性[J].法制与社会,2008(13):137-138.
-
5贾振海.加强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J].当代司法,1999(10):45-45.
-
6尹晋华.对司法行政政治工作的认识和几点思考[J].中国司法,2010(9):11-12.
-
7七台河市司法局[J].黑龙江史志,2008(11).
-
8路志强.改革创新 勇创一流 推进陕西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J].中国司法,2009(11):27-29.
-
9刘健平,刘志杰,杨波.浓浓法援情——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通城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续辉[J].党员生活(湖北),2014(2):38-39.
-
10赵凤英.活跃在京郊发展建设中的司法行政队伍——北京市通州区司法局掠影[J].中国司法,2000(8):6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