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共11页
Trends of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参考文献3
-
1.《三松堂自序》[M].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68页.
-
2《韧的追求》,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67页
-
3《韧的追求》.
共引文献7
-
1汪学群.经学时代下的清代学术观——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札记[J].中国哲学史,2006(1):111-116.
-
2安继民.冯友兰境界说的人生意义追思[J].中州学刊,2008(2):145-151. 被引量:6
-
3蒋永青.“中国意义论”框架的探索与研究——冯友兰先生的“中国意义论”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3):1-7. 被引量:2
-
4吴怀祺.子史关系的新探索——读《先秦诸子与史学》[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39-140. 被引量:1
-
5蒙培元.知识,还是境界?——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总结”[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3):37-43. 被引量:8
-
6丁为祥.现实关怀与超越追求的再激荡——儒家文化命运的后顾与前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3):42-52. 被引量:1
-
7蒙培元.儒学是宗教吗?[J].孔子研究,2002(2):39-46.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71
-
1李根蟠.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J].历史研究,1999(3):126-150. 被引量:58
-
2宋德金.二十世纪中国辽金史研究[J].历史研究,1998(4):143-167. 被引量:10
-
3王曾瑜.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1997(4):145-161. 被引量:20
-
4周积明.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化史研究[J].历史研究,1997(6):121-141. 被引量:14
-
5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学[J].历史研究,1996(2):5-25. 被引量:42
-
6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J].历史研究,1996(4):137-157. 被引量:16
-
7汪敬虞.中国近代社会、近代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J].历史研究,1986(6):51-61. 被引量:11
-
8夏鼐.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J].考古,1959(4):169-172. 被引量:145
-
9安志敏.略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问题[J].考古,1972(6):35-44. 被引量:35
-
10华山.自汉魏至宋初的儒佛道三教关係和道学的形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S2):17-4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
1王纪波,宋晓杰.史料选取与思想发微——从治学之途到致思之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4):25-28.
-
2卜宪群.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古代史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4):54-61. 被引量:1
-
3张荣明.近百年中国思想史研究探索与反思[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3):20-28. 被引量:5
-
4王育济,谭景玉.二十世纪中国宋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华山先生的治史成就与风格[J].文史哲,2013(5):140-150.
-
5周群.百年中国思想史的当代省思[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1):62-68. 被引量:2
-
6卜宪群.新中国七十年的史学发展道路[J].中国史研究,2019(3):5-34.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20
-
1李亚铭,王歆知.回到言说:中国口语传播思想史研究的价值、现状与进路[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2):134-141. 被引量:3
-
2谢辉元.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前沿报告(2018—2019)[J].理论与史学,2020(1):249-266.
-
3周晓光.徽学形成的“天时”“地利”“人和”——《徽学文库》(第二辑)总序[J].徽学,2021(1):330-336. 被引量:3
-
4张荣明.思想史研究的三个根本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5-9. 被引量:3
-
5徐鹤涛.近二十年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若干趋势——围绕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的讨论[J].史林,2015(2):204-212. 被引量:2
-
6张荣明.思想史研究指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3):1-6. 被引量:2
-
7张永智.试论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之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2(4):79-82.
-
8王康民.先进性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探析[J].长江丛刊,2017,0(14):178-179.
-
9于溪.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理论的发展与继承[J].长安学刊,2020,11(1):1-4.
-
10夏春涛.2019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0(2):35-49. 被引量:2
-
1赵彧.古今“格物”考[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6):290-290.
-
2蒋重跃.从变与常看先秦儒家历史理性的觉醒[J].史学史研究,2007(1):16-17. 被引量:4
-
3袁诗弟.哲学及其理论体系构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32-36.
-
4袁诗弟.哲学的重新定义及理论体系构架新探[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01,14(2):37-41.
-
5杨家友,郭远静.论孝的美学意蕴[J].孝感学院学报,2012,32(4):12-16. 被引量:1
-
6田海平.哲学的转向:从“爱智慧”到“弃绝智慧”[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9-13. 被引量:1
-
7李鹏程.民众对政府的善治前景期待更高[J].人民论坛,2008(18):16-17.
-
8薛忠勇.儒家崇廉的现代启示[J].党员干部之友,2011(3):28-29.
-
9李翔海.“三十而立”商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5):115-121. 被引量:1
-
10王天昊.中西方观念史研究的演进与现状[J].改革与开放,2016(10):8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