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与司法公正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7
Several Problems on "Strike-hard"Crackdown and Judicial Justice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年第2期3-13,共11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参考文献11
-
1《周礼·秋官·司寇》.
-
2.[N].《参考消息》,2001年4月18日.
-
311月8日,美国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宣布了一份"为适应反恐怖使命而对司法部进行全面调整的"五年计划,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将现在华盛顿中央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调至基层.
-
4[意]贝卡利亚著 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45页.
-
5Ronald L. Carlson & Edward J. Imwinkelried & Edward J. Klonka,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Evidence, the Michie Company( 1983), P. 730 - 731.
-
6[英]丹宁著:《法律的界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22-223页.
-
7见中央电视台2001年12月28日《社会经纬》节目.
-
8[美]乔恩·R·华尔兹 何家弘译.《刑事证据大全》[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4页,第346页,第353页.
-
9"证据展示"是英美法系国家的称谓,大陆法系国家将辩护方对控诉方证据材料的了解称为阅卷,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双向展示,而后者强调检察机关的单向展示.但近年随着两大法系融合趋势的增强,大陆法系也开始强调辩护方在审判前向控诉方展示一定的证据材料,因而无论是从基本精神来看,还是从具体制度的建构来看,英美法系的证据展示制度和大陆法系阅卷制度都开始出现了趋同,因而本文为了论述的方便,将这两者统一合称为证据展示制度.
-
10《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47条.
共引文献113
-
1彭勃.论监听作为侦查手段的法律问题[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9(6):10-16. 被引量:37
-
2栾志红.美国关于“未经授权访问计算机罪”的立法及其特点[J].当代法学,2002,16(7):104-108. 被引量:1
-
3曾军.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及其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影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3(6):64-68. 被引量:2
-
4韩民青.宇宙的层次与元宇宙[J].哲学研究,2002(2):28-34. 被引量:33
-
5吕鹤云,梁琴.国际反腐斗争的新趋势[J].国际问题研究,2004(5):53-57. 被引量:1
-
6林喆.论私权保护和公共责任观念的建立[J].政治与法律,2001(6):13-17. 被引量:6
-
7陈永生.慎重对待沉默权[J].政治与法律,2001(6):30-33. 被引量:1
-
8姚莉.美国判例法中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及其相关规则[J].法学,2001(12):29-35. 被引量:8
-
9冯春凤.现代欧美反邪教运动[J].世界宗教研究,2001(3):25-35. 被引量:2
-
10王芳.美国国会与导弹防御系统(MD)[J].国际论坛,2002,4(5):15-2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89
-
1程衍.论值班律师公设化[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3):159-176. 被引量:6
-
2郭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程序从宽的误释与重述[J].法学杂志,2021(5):88-98. 被引量:11
-
3戴中祥.刑讯逼供举证责任探讨[J].人民检察,2003(5):11-13. 被引量:4
-
4余孟孝.十年磨一剑 光辉照千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功探索和实践[J].中国法学,2001(4):3-6. 被引量:2
-
5张月满,聂静.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及其实现[J].政法论丛,2000(3):13-15. 被引量:4
-
6陈兴良,梁根林,胡云腾,周振想,白建军,陈瑞华.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J].金陵法律评论,2001(2):5-16. 被引量:9
-
7刘仁文.论刑事政策的制定[J].金陵法律评论,2001(2):17-29. 被引量:8
-
8史丹顿.2001年第三次“严打”“打黑除恶”再掀高潮[J].国家人文历史,2013(16):31-34. 被引量:2
-
9陈柏峰.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10,11(1):88-116. 被引量:48
-
10傅郁林.中国基层法律服务状况的初步考察报告——以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所为窗口[J].北大法律评论,2004,5(1):86-12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27
-
1周洪波.刑事证明标准问题之争中的四大误区[J].清华法学,2008,2(5):119-139. 被引量:22
-
2陈卫东,刘计划,张弢,李大伟.2002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2003(1):84-88. 被引量:2
-
3李彦豹,翁太罗.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3):29-31. 被引量:1
-
4左卫民,周洪波.证明标准与刑事政策[J].比较法研究,2006,20(2):78-91. 被引量:24
-
5周立.论刑事程序公正的标准[J].宁夏社会科学,2006(6):18-21.
-
6崔凯.英美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反思诉因制度在我国的适用[J].甘肃理论学刊,2007(2):90-93. 被引量:3
-
7彭礼坤,缪锌.证明标准视野中的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08(5):62-63. 被引量:1
-
8杨松才,邓剑光.人权保障理念下的程序正义——以“并重论”为视角[J].江汉论坛,2008(8):121-125. 被引量:3
-
9周洪波.“以事实为根据”——刑事诉讼的定罪基本原则[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08-117. 被引量:6
-
10李晓明.欧美“轻轻重重”刑事政策及其借鉴[J].法学评论,2009,27(5):107-117.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144
-
1熊晓彪.证明标准多维解构与体系重塑[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4):157-176. 被引量:3
-
2贺小军.认罪认罚“可以型”从宽模式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3):141-158. 被引量:2
-
3刘崔峰.论刑事诉讼中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平衡的经济原理[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0(4).
-
4王彪,易志鑫.刑事司法中“综合认定法”的解读与反思[J].司法改革论评,2020(2):301-318. 被引量:8
-
5彭小龙.法实证研究中的“理论”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4):201-224. 被引量:6
-
6王星译.刑事证明标准的规范功能与实践归宿[J].环球法律评论,2021,43(3):117-132. 被引量:21
-
7徐宏,孟潞潞.我国经济刑法立法反思与重塑——基于双层次视角的展开[J].经济刑法,2020(1):25-38.
-
8杨胜江.法律的空间隐喻研究[J].法律方法,2022(2):185-197.
-
9何华威.我国地方立法的形状[J].区域治理,2019,0(5):274-275.
-
10葛玲.疑罪从无原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异化及其分析[J].法律适用,2008(8):61-64. 被引量:9
-
1认真学习六中全会《决议》 加强公安机关精神文明建设[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1996,8(4):2-3.
-
2姜长鲲.浅析青少年犯罪[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4):96-96.
-
3法制短波[J].决策探索,2004(8):66-66.
-
4刘醒.中国刑法在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J].商情,2012(35):171-171.
-
5黄长站.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犯罪趋向的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31-33.
-
6朱俊强.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J].江海学刊,1997(6):74-79. 被引量:5
-
7马结.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建设[J].政法论坛,1990,8(2):55-62. 被引量:2
-
8于洪君.近年来苏联社会犯罪情况综述[J].苏联东欧问题,1991(2):51-55.
-
9晓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里程碑——就刑诉法修改访最高法院刑诉法修改小组负责人张泗汉[J].法律适用,1996(5):2-5. 被引量:2
-
10陈彩丽.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检察工作中的运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