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20,共2页
China Radio & TV Academic Journal
同被引文献84
-
1黄京尧.关于报业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上海经济,2001(2):43-45. 被引量:1
-
2陆晔.探析市场重构的范式与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广电业[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3):9-18. 被引量:8
-
3吴风.1995-2000: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3):43-48. 被引量:18
-
4龙耘.传播学在中国20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3):15-20. 被引量:20
-
5金洪海,张玲,贡爱强.中国大陆新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现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1):116-119. 被引量:9
-
6黄升民.重提媒介产业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5):1-5. 被引量:41
-
7时统宇.制度创新是中国电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J].中国电视,2002(2):31-34. 被引量:1
-
8梁平.WTO与中国广播电视[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6):17-20. 被引量:6
-
9赵德全.集团化──广播电视改革的理性抉择[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9):14-16. 被引量:3
-
10喻国明.网络崛起时代:北京人媒介接触行为的结构性变化及其特点——来自2000年北京居民媒介接触行为的抽样调查报告[J].国际新闻界,2001,23(1):47-50.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李良荣,王晓梅.2003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J].新闻大学,2004(80):3-12. 被引量:4
-
2王怡红.从历史到现实:“16字方针”的意义阐释[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14(4):17-28. 被引量:23
-
3董天策.探讨新闻学与传播学关系的历史回顾[J].当代传播,2008(1):43-45. 被引量:2
-
4董天策.理性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131-140. 被引量:7
-
5祁芝红,李智.从“全球本土化”到“在地全球化”:中国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建构路径分析[J].新闻大学,2021(9):75-89. 被引量:9
-
6李良荣,张健.2002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J].新闻大学,2003(76):3-12. 被引量:2
-
7罗源.“主流”的误区——关于新闻学中工具主义的批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3):328-332. 被引量:3
-
1侯海平.中国期刊业如何应对WTO[J].图书馆学刊,2002,24(3):39-39. 被引量:2
-
2江边树,张烨.人才忧思录[J].出版广角,2003(1):7-7.
-
3夏爱平.出版社核心竞争力五到位[J].新闻出版导刊,2003(1):35-36. 被引量:3
-
4刘振华,战雅生.论编辑的人才意识[J].编辑学报,1996,8(3):163-165. 被引量:3
-
5徐娜.电视产业运营中应树立的几个意识[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4):70-71.
-
6郭丽芬.医院档案工作应当树立的几种[J].福建档案,2002(1):23-24.
-
7焦晓岚,韦雅元.我国艺术类图书出版现状与发展建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6):194-196. 被引量:2
-
8张凤铸.加入WTO:对中国电视命运的思考[J].当代电影,2001(3):82-88.
-
9李凤岐.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六种意识[J].继续教育研究,1999(1):66-69.
-
10郑保章,姜雪.试论电视专业频道的传播效果追求[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5):11-1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