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33,共5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共引文献22
-
1史有为.迎接新世纪:语法研究的百年反思[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10-18. 被引量:19
-
2赵金铭.同义句式说略[J].世界汉语教学,1993,7(1):26-32. 被引量:13
-
3何伟渔.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学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4):104-108. 被引量:4
-
4徐通锵.语义句法刍议——语言的结构基础和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38-62. 被引量:83
-
5刘永发.“A不A”式及其省略臆说[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4):51-55. 被引量:7
-
6蔡国妹.语义结构歧义格式“N_1+N_2”的制约与分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50-53. 被引量:1
-
7蔡国妹.语义结构歧义格式“除了+N_1,N_2+最/也+V+N_3”的制约和分化[J].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93-95. 被引量:1
-
8马桂华.“把+N+VV”与相关近义格式的比较[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5):26-27. 被引量:1
-
9罗忠,林凌.从语法与修辞的关系看语法病句[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126-129. 被引量:2
-
10郑园园,陆湘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的探索[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3(2):93-9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75
-
1高永奇.感叹句中“多(么)”、“太”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J].殷都学刊,1999,20(1):107-108. 被引量:9
-
2王本华.修辞歧义说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32-38. 被引量:18
-
3陆丙甫.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J].中国语文,1998(5):353-367. 被引量:126
-
4吕明臣.汉语的情感指向和感叹句[J].汉语学习,1998(6):11-14. 被引量:20
-
5文炼.论语法学中“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7(1):73-78. 被引量:12
-
6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3):1-7. 被引量:215
-
7张黎.言语交际中的歧解现象[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4):90-96. 被引量:16
-
8朱晓亚.现代汉语感叹句初探[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4(2):124-127. 被引量:26
-
9Viviane Alleton,王秀丽.现代汉语中的感叹语气[J].当代语言学,1992(4):17-22. 被引量:4
-
10金立鑫.“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J].中国语文,1997(6):415-423. 被引量:94
引证文献7
-
1郜峰.比较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139-141. 被引量:4
-
2肖亚丽.现代汉语感叹句研究述评[J].广西社会科学,2006(12):128-131. 被引量:2
-
3于晓日.歧义语篇的语用功能研究[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4):42-45.
-
4于晓日.语境歧义的产生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9):117-120. 被引量:2
-
5于晓日.现代汉语歧义句语用功能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344-346. 被引量:1
-
6胡明亮.“把”字句的综合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12):64-66. 被引量:1
-
7徐以中,胡伟,杨亦鸣.试论两类不同的语义指向[J].语言科学,2015,14(6):561-57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郜峰.高师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5):70-71. 被引量:11
-
2郜峰,刘苏.《现代汉语通论》瑕疵浅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1):137-140. 被引量:1
-
3宋培杰.高师现代汉语课程“四步教学法”探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3):108-109. 被引量:2
-
4张雅莉.高校现代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3(5):51-53.
-
5于晓日.现代汉语歧义句在留学生中的使用调查[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12):114-117. 被引量:1
-
6严俏.“你这个+NP”在语篇中的情感语义类型及成因[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7(1):123-126.
-
7杜道流,陈玲.新世纪以来汉语感叹句研究的新进展[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6):133-137. 被引量:1
-
8张静.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歧义问题解析[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1):1-3.
-
9卢敏宁.初级阶段留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及策略[J].西部皮革,2017,39(2):163-163.
-
10殷何辉.焦点解释理论对“只”字句语义歧指的解释[J].汉语学习,2017(3):33-40. 被引量:4
-
1张新杰,邱天河.语篇连贯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0):18-22. 被引量:11
-
2李文星.略论语用平面与修辞学的差异[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3(6):67-68.
-
3马立春.连动式研究综述[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3(6):83-85. 被引量:1
-
4高顺全.三个平面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深化[J].云梦学刊,1997,18(3):85-95. 被引量:4
-
5徐朝晖.语篇的语言环境和语用推理[J].云梦学刊,1997,18(3):96-99.
-
6林筠涵.“VVN结构”的语用环境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7):227-227.
-
7柴世森.试谈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1994,14(4):65-69. 被引量:1
-
8王军.《搜神记》“有”字句的语用分析[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5):90-92.
-
9王军.《搜神记》“有”字句的语用分析(二)[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5-77.
-
10余岩.《语境动态研究》(朱永生著)出版[J].修辞学习,2005(6):4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