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代价(上)——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再思考
被引量:9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共11页
参考文献24
-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6页.
-
2《现代汉语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19
-
3陈独秀.《再答区声白书》[J].新青年,.
-
4《平民文学》,《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210页.
-
5郭沫若.《革命与文学》[J].创造月刊,1926,.
-
6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J].创造月刊,1928,2(1).
-
7《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J].文学导报,1931,.
-
8《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鲁迅全集》卷7.P.349.
-
9《书信·340729致曹聚仁》,鲁迅全集书信卷
-
10《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J].文艺月刊,1938,(9).
共引文献176
-
1张剑.左翼作家的革命情结——兼及五四与左翼知识分子的心态比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4):3-7.
-
2刘振强.历史文化视野中创造社的“转向”[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37-41. 被引量:3
-
3王黎君.话语权力之争:文艺论争的一种隐形形态[J].北方论丛,2004(4):47-49. 被引量:4
-
4褚洪敏.普罗小说新论[J].德州学院学报,2004,20(5):70-73.
-
5刘忠.中国现代文学话语形式的三次论争[J].社会科学研究,2004(6):137-143. 被引量:3
-
6王维国.“大众话语”的转换与生成[J].河北学刊,2004,24(6):122-127. 被引量:5
-
7陈国恩.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概观(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6):24-29. 被引量:3
-
8刘立军.论科学发展观与现代城市教育[J].学海,2004(5):146-151.
-
9刘祥安.别一抒情话语——论戴望舒诗歌的意义[J].文学评论,2002(1):62-69. 被引量:8
-
10李新宇.迷失的代价(下)——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再思考[J].文艺争鸣,2001(2):27-3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48
-
1吴俊.平民心态和文学批评[J].南方文坛,2001(2):35-35. 被引量:3
-
2刘川鄂.“池莉热”反思[J].文艺争鸣,2002(1):39-43. 被引量:50
-
3新民,耘青.一九五八年民歌创作中的反现实主义倾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20-25. 被引量:3
-
4彭放.“大跃进”民歌与新诗道路[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8(4):70-74. 被引量:4
-
5沈旋,齐毓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分析[J].音乐研究,1960(2):48-56. 被引量:8
-
6郭澄.一九五八年新民歌运动再评价[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3(2):96-102. 被引量:2
-
7居思惠一.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想到的几个问题[J].人民音乐,1962(7):14-15. 被引量:3
-
8庄映,刘熾,时乐濛,陈紫,諶亞选.驳李凌同志的“音乐的民族风格杂谈”和“续谈”[J].人民音乐,1957(6):19-22. 被引量:2
-
9呂驥.新情况,新問題[J].人民音乐,1950(2):12-13. 被引量:1
-
10孟繁华.精神裂变与众神狂欢——今日中国的文化冲突[J].山东文学,1997(6):61-6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9
-
1肖霞.论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化倾向[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2):93-95.
-
2张卫中.20世纪30年代“大众化”论争中的两种立场及意义[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8,28(1):66-71. 被引量:3
-
3孙桂荣.文学“大众化”与当代批评的应对策略——从池莉小说的当代评价谈起[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7(6):60-65. 被引量:3
-
4马俊江.30年代北平小报与革命文艺青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1):29-41. 被引量:3
-
5于宁志.文艺大跃进研究述评[J].科学.经济.社会,2011,29(3):179-183. 被引量:1
-
6宋金花.论朱自清“雅俗共赏”文学立场的形成[J].文学界(理论版),2012(8):68-68.
-
7丁一航.论鲁迅美术观中“大众”与“艺术”的关系[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1(8):55-57.
-
8李子豪.民族化及其悖论——《梁祝》与十七年时期“民族形式”问题[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6):57-62. 被引量:1
-
9赵炎秋.文艺大众化运动与其发展和转型[J].文艺理论研究,2024(3):1-12.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孙桂荣.批评依恃一种怎样的“话语生长点”?——池莉小说的当代评价研究兼谈批评倾向性问题[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2):45-52.
-
2黄科安.启蒙·革命·规训——“文艺大众化”考论[J].文史哲,2012(3):102-116. 被引量:3
-
3杨晶晶,黄芳.从“文艺青年”内涵意义的演变窥社会之变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9):75-75.
-
4李庆刚.2010年以来“大跃进”研究若干问题综述[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24(1):106-119. 被引量:1
-
5赵学勇,吕惠静.延安文学“大众化”理论及其实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4):92-101. 被引量:1
-
6孙丽秀.梁斌“北平时期”(1933年)杂文考论[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9(3):21-28. 被引量:3
-
7李玉宝,吴文.“办得最好,最有成绩”的还是北平小报——从副刊看近代北平小报的历史地位[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50-55.
-
8李子豪.论1930-1960年代文艺“形式”话语意指的分歧——以“民族形式”为中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3(2):26-33.
-
9罗冰.20世纪30年代左翼戏剧理论与批评的流变[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6(7):91-99.
-
10郑思源,付登舟.1931年黎锦明、徐霞村文学论争钩沉[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4,44(5):62-68.
-
1李新宇.迷失的代价(下)——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再思考[J].文艺争鸣,2001(2):27-36. 被引量:8
-
2李新宇.“文艺大众化”运动反思札记[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3):49-55. 被引量:1
-
3吴双.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当代思考[J].当代文坛,2007(3):58-59.
-
4孙诣芳.论中央苏区文艺大众化运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8):13-14.
-
5卢年初.识:师者素描[J].青年文学,2011(15):66-69.
-
6徐型.一位心系大众的艺术家──丰子恺文艺观述评之一[J].高校教育管理,1995(4):15-20. 被引量:1
-
7王小英.从名与字之关系“管窥”《三国演义》人物塑造[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5):106-107.
-
8“处女树”栏目大量征稿——来稿使用率可达100%[J].芳草(经典阅读),2009(3):2-2.
-
9曾有情.无奈做男人[J].青年记者,2005(7):80-80.
-
10徐型.丰子恺:大众文艺的热心提倡者[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8(4):4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