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哲学》
2002年第2期66-70,共5页
World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165
-
1石永军,龚晶莹.论公共传播消解“共识困境”的结构性作用[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58-61. 被引量:11
-
2赵文龙,贾洛雅.社会共识机制与共识凝聚途径探析:一种社会学的视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178-190. 被引量:20
-
3刘俊香,王中会.问、答、对话——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内在逻辑[J].江淮论坛,2004(4):72-75. 被引量:6
-
4齐放.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9(6):14-18. 被引量:35
-
5杨启亮.评古典儒学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兼与西方人本主义教育观比较[J].中国社会科学,1990(4):147-158. 被引量:20
-
6E.W.奥尔特,邓晓芒.“生活世界”是不可避免的幻想”——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及其文化政治困境[J].世界哲学,1994(5):63-68. 被引量:22
-
7张鲁宁.“我—你”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6(3):46-49. 被引量:9
-
8吴靖.精英控制互联网议程的机理分析——资本裹挟下的网络公共领域“单极化”[J].学术前沿,2013(12):19-28. 被引量:11
-
9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5):77-80. 被引量:180
-
10陈晓端.当代教学范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5):113-118. 被引量:71
引证文献26
-
1刘万海.师生对话的本质、意义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11):3-4. 被引量:2
-
2陈雄飞.对话教学:理念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10):38-39. 被引量:1
-
3米靖.论基于对话理念的教学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3):20-25. 被引量:54
-
4牛金成.对话教学的多维辨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5):57-58. 被引量:2
-
5王健.对话教学何以难为——关于对话教学实践阻力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11):23-26. 被引量:2
-
6陈月茹,叶丽新.教科书:对话中生成的开放文本[J].当代教育科学,2006(23):34-36.
-
7胡军良.从哲学的对话范式看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个维度[J].青海社会科学,2007(2):102-107. 被引量:7
-
8燕连福.中国传统伦理学的对话范式[J].贵州社会科学,2007(4):102-105. 被引量:1
-
9胡军良.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换[J].教育评论,2007(4):46-50. 被引量:32
-
10胡军良,张再林.“对话范式”视域中的儒家伦理及其当代价值[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2):55-5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29
-
1宋雄伟.中国政府治理话语体系的延续与变迁:一个宏观层面的叙述[J].中国行政管理,2021(6):72-81. 被引量:3
-
2王凯立.朱子“诚意”话语在清初理学中的展开——论吕留良对朱子诚意思想的诠释[J].哲学门,2020(2):130-150.
-
3杨逐原,金丹.社交媒体在校园舆情中的风险生成、传递和治理——基于G省S校QQ空间“表白墙”的分析[J].新闻前哨,2023(3):16-19. 被引量:1
-
4胡琼华,韦紫懿.微博新闻实践中的对话研究[J].新媒体研究,2023,9(7):12-18.
-
5徐蕾.高校创业教育话语的叙事特征、现实缺失及发展期待[J].教育发展研究,2020(9):71-77. 被引量:5
-
6王跃平,葛爱华.语言选择三维论析[J].文山学院学报,2021,34(4):70-74.
-
7徐琦.对话教学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08(10):16-17. 被引量:3
-
8董杰.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征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29-34. 被引量:2
-
9李长江.对话教学的含义与性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24):78-79. 被引量:1
-
10骆迎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探究[J].传承,2010(3):70-71. 被引量:4
-
1李旭山.对话主义哲学对语文教学的启发[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10(8):4-6.
-
2谢建英.“文气说”与“天人合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1):125-127.
-
3金华.张戒《岁寒堂诗话》“气胜说”的生成[J].作家,2014,0(07X):136-138. 被引量:1
-
4何莎莎.中西哲学对梁启超创作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5,0(15):15-15.
-
5徐鸣.谁是英雄?平凡之中见真谛——解读美国小说《教父》[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0(12):63-65.
-
6张再林,李重.现象学之惑:对“纯粹与不纯粹”之争的解绎[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3):11-17. 被引量:1
-
7张廷国.“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1):124-128. 被引量:43
-
8心理学[J].全国新书目,2002,0(10):38-39.
-
9马汉钦.诗家三国儒道释——试论古代文人诗之分类[J].社科纵横,2006,21(10).
-
10王旭东,韩能跃.文化全球化之悖论[J].时代文学,2009(16):169-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