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蛇灰线之演绎——由清代人两段点评窥探《红楼梦》之境界
被引量:5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276,共15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参考文献8
-
1冯其庸新订《八家评批<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
2《新评新校<红楼梦>》,梁归智评校,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
3《<红楼梦>新证》,周汝昌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新版.
-
4《<石头记>探佚》,梁归智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增订版.
-
5《读<红楼梦>随笔》,俞平伯著,1954年1月1日至4月23日香港《大公报》.
-
6《读<红楼梦>随笔》,俞平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俞平伯论<红楼梦>》.
-
7龙协涛.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2):83-91. 被引量:18
-
8蒲向明.《内敛态:程本<红楼梦>时问观念之表征》[J].南都学坛,1999,.
共引文献17
-
1乔福锦.红学之学术反思与学科重建纲要[J].红楼梦学刊,2002(1):86-101. 被引量:4
-
2康香阁.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访谈录[J].邯郸学院学报,2007,17(1):1-6. 被引量:1
-
3刘勇,杨志.全球化浪潮下的知识主体性重构——“新国学”讨论及其向度之观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4):120-145. 被引量:1
-
4梁归智.泾渭分明与负阴抱阳——也谈“红学探佚学”的逻辑与感悟问题[J].红楼梦学刊,2000(1):133-144. 被引量:1
-
5何希凡.“国学热”与鲁迅文学和学术贡献的价值判断[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4):114-117. 被引量:2
-
6高淮生.非求独异时还异 难与群同何必同:周汝昌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1-19. 被引量:3
-
7梁归智.前卫与先锋——论李贽思想对曹雪芹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3):39-42. 被引量:5
-
8李大博,王晓羽.语文教学视域下《红楼梦》阐释空间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5):88-90. 被引量:3
-
9何志鹏.新国学:中华文化的时代表达[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4):234-241. 被引量:2
-
10梁归智.论“红学”四“学”——从“新红学”、“探佚学”到“新国学”与“人间红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2):200-203.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88
-
1莫砺锋.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J].明清小说研究,2001(2):148-161. 被引量:21
-
2张青云.从“红楼三钗”到现代女性形象之塑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87-93. 被引量:3
-
3郑巧玉.也论史湘云的结局[J].社科纵横,2006,21(7):128-130. 被引量:3
-
4王汇涓.海棠在史湘云形象塑造中的运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1). 被引量:1
-
5孔婵,严玉培.论史湘云的婚姻与《红楼梦》后半部的情节发展[J].思想战线,2009,35(S1):36-40. 被引量:3
-
6卓晓红,周黎明.大观园中说湘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S2):45-46. 被引量:1
-
7周汝昌.冷月寒塘赋宓妃——黛玉夭逝于何时何地何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7(2):22-28. 被引量:6
-
8张庆善.说芙蓉[J].红楼梦学刊,1984(4):322-324. 被引量:5
-
9濮擎红.与林黛玉形象塑造有关的一些原型、意象[J].明清小说研究,1998(2):142-153. 被引量:10
-
10蔡义江.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红楼梦论佚》中的一章[J].红楼梦学刊,1981(1):39-7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3
-
1张友文.论公安题材小说中的“草蛇灰线”[J].郑州师范教育,2022,11(5):83-86.
-
2陈香兰,申丹.转喻与语篇:伏应与转喻思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5):1-4. 被引量:6
-
3丁娟娟.《绿野仙踪》“世情化”的艺术手法[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21(5):35-38.
-
4丁娟娟.《绿野仙踪》“世情化”的艺术手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9-11.
-
5阳学仁.史湘云研究——绽放的海棠花[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1):65-66.
-
6裴梦颖.浅谈史湘云的中性之美[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55-56.
-
7谢蓉.浅析网络古代言情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因子--以书海沧生《昭奚旧草》为例[J].文艺评论,2020(2):74-81.
-
8韩甫.《红楼梦》中的“草蛇灰线”手法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25):46-48. 被引量:1
-
9刘士义,罗沁馨.明代书函交际与《金瓶梅》叙事结构[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3(2):75-88.
-
10陈娟.论“以象拟象”的意象批评方法[J].中国文艺评论,2023(7):83-93. 被引量:4
-
1于润琦.南社社员的小说成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6):85-92.
-
2王言锋.谈东北近现代小说中的朝鲜人形象[J].社会科学论坛,2010(22):67-70. 被引量:1
-
3董雪.另一种开始——评长篇小说《终结于2005》[J].创作评谭,2009(4):59-60.
-
4杨国明.中国近现代小说对恢复海关主权的想象与反映[J].戏剧之家,2014(14):177-178.
-
5王洁群.中国古典小说描写的艺术特色与局限[J].写作,2000(10):4-6.
-
6李洋.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神话原型解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28(1):9-11.
-
7王丹蕾.简析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现实主义精神[J].黑龙江史志,2009(10X):79-80. 被引量:1
-
8王艳丽.中国近现代小说在韩国的译介情况考察[J].学术探索,2016(2):96-104. 被引量:7
-
9高西峰.中日近现代小说中知识分子的自我救赎——明治小说与“五四”小说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2015(2):45-49.
-
10宋家庚.艳遇:在文学幻想中升华——试探《绿衣女》的艺术新质[J].蒲松龄研究,2005(1):24-30.
;